2013年7月24日至26日,由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主持,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河北大学和中科院微生物所共同承担的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于自然保护区的DNA条形码”(项目编号:2012FY110800)技术培训班在丽江举行。
培训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各课题组长讨论了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针对采样过程中材料的保存与分理、DNA提取方案的比较、不同动物类群引物的扩增效率、自主测序与送出测序的成本控制等技术问题,预算各科目间的调整、间接经费的使用、DNA条形码实验进度等管理问题,以及如何按照专家组的意见,针对若干重大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索等各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第二阶段来自昆明动物所和微生物所的技术骨干结合实践,分别就“中国条形码数据门户网站与数据库”、“如何向中国条形码数据库提交和管理数据”、“BOLD Mirror”、“高通量DNA条形码实验技术-以CCDB为例”等四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题培训,以及数据提交和玻璃膜法DNA提取的演示和实际操作。第三阶段在丽江黑龙潭公园和玉龙雪山高山植物园进行野外采样技术演示和操作,项目组相关专家分别针对蜘蛛目和杜鹃花属讲授了初步物种识别和采样技术。
通过培训班,采样员、实验员与数据提交人员相互分享了操作经验和心得,提高了各个环节在专业分工背景下对项目全局的把握。学员通过学习,充分了解了高通量实验流程具备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特点,对如何实现每天数千DNA条形码测序有了感官的认识。学员通过野外实践,深刻体会到每一号标本的来之不易,并学到了初步的分类知识,体会到大自然生命形态的形形色色。本次培训班主要对我国生命条形码信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和操作实践,学员了解了我国生命条形码数据库、门户网站和BOLD镜像网站形成的历史,现在已经实现的特性和将要具备的特征。各课题组通过本次培训班达成数据提交的共识,即采集保藏和分子生物学数据分阶段提交,并逐步将条形码数据库作为项目的数据管理平台。此外,作为本项目的建设目标之一,各课题组将大力支持生命条形码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数据提交,使门户网站发挥信息发布、共享和新闻传播的功能。
培训班还讨论了与其他的DNA条形码大项目的互补和技术交流,筹备更大规模的培训班。通过培训班和各种形式的分组讨论,项目组内部充分交流了各种经验和知识,促进了项目下一步实施的顺利开展。
本次培训班由昆明动物所主办,微生物所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