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和国际鹤类基金会申报的“中国黑颈鹤保护网络”项目,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全球征集活动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主办。案例征集活动从今年7月20日正式启动,历经初筛、预审、终审多重“考验”,共110个案例被评审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鹤形目鹤科鸟类,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世界15种鹤类发现最晚和研究最少的物种。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为世界15种鹤类中唯一的高原物种,是高原湿地的旗舰物种。越冬种群96%集中于中国,少量个体在不丹越冬。
昆明动物所鸟类研究团队通过联合黑颈鹤保护的相关利益方,于2011年,成立“中国黑颈鹤保护网络”,制定黑颈鹤保护行计划、整合保护行动并推动相关成果落地。到2021年,该网络已涵盖世界范围内的68个黑颈鹤保护和研究单位。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在地保护、科普宣教、环境教育等,分享经验、促进交流、加强合作,引领和促进了黑颈鹤保护工作。目前,中国建立了27个黑颈鹤保护区,形成包含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保护区的保护网络体系,总面积超过25.5万平方公里。过去15年间,黑颈鹤种群数量增长了一倍,2021年,全球黑颈鹤种群数量约1.6万只。黑颈鹤成为中国鹤类物种中唯一的种群显著增长的物种;成为中国继朱鹮之后鸟类物种保护成功的又一典型案例;2020年7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濒危等级由“易危”调整为“近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