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人类活动导致物种大量灭绝,遗传,物种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以防止其尽快流失已是全球性的共识和研究课题,其中确定生物多样性格局,了解其产生和维持的机制则是制定有效保护策略的前提。
近期,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和车静研究员团队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分布的高原林蛙群体进化历史研究取得新的进展。相比于已有植物、小型啮齿类、鸟类等物种对高原晚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冰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动的响应,高原林蛙显示出了不同的进化模式。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以及祁连山北部存在多个冰期避难所(refugia)。北部群体高度分化,种群主要围绕祁连山北坡的内陆河如石羊河、黑河等水系孤立分布,该研究首次提出“river islands”概念来解释目前北坡群体遗传结构。而祁连山以南群体则经历了显著的群体扩张事件,其中横断山种群明显是在末次冰期后由北向南扩张形成。
本研究对中国西北地区物种多样性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全球气温变暖,祁连山冰雪正在消融,汇集的内陆河水源将逐渐减少。同时滥牧、滥伐、采矿等活动的增多导致水源涵养功能退化。加剧了该地区生态的恶化,荒漠化现象在河西地区的不断蔓延将给当地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危害。
该研究结果是第一个高原面上两栖类物种对气候环境变动响应的报道,已在线发表Molecular Ecology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mec.12087/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