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昆明动物博物馆开展了科研科普化博物课堂系列课程之“水生生物多样性”城市水体eDNA监测实验科学课。本期课程共22个家庭44人参与了学习。
本次课程以水生生物多样性为主题,昆明动物所助理研究员舒树森以《一滴水里的微观世界》的科普讲座,从原生动物门、浮游生物的类别、浮游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动画片海绵宝宝里的角色引入现实中的物种让大家一起寻找“痞老板”。高级工程师杨劲松则带领孩子们在昆明动物博物馆里通过对水生生物的展品介绍,介绍了水生生物多样性常见物种以及云南特有种,从可见的鱼类、水生物种到肉眼无法看见的浮游生物的讲述,更加立体的了解水生生物的特性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一个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从而需要保护每一个生物群落的完整性。
本期博物课堂科学课还引入了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简称eDNA )监测内容的学习,由助理研究员罗明洁讲述了环境DNA技术的应用和意义,参与监测水体物种多样性的新方法eDNA技术中的样本采集环节,了解eDNA方法在解析生物多样性分布模式、环境因子对生物群落的作用。舒树森和罗明洁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提取城市水体中水样采集方法。将水样带回科普实验室通过显微镜观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形态和种类,对比观察城市不同水体中的微观生物世界。
“水生生物多样性”城市水体eDNA监测实验科学课是博物课堂系列主题科学课程之一。博物课堂是昆明动物博物馆科研科普化特色品牌课,旨在对科研成果宣传、实现科研科普化相互促进的科学课程设计理念,通过课程学习,让参与的学生体验一线科研工作的部分环节。家长们纷纷反馈科学课程让孩子们收获满满,有知识有实验,这样的科研结合科普的课程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让他们更加了解前沿科学。

活动合影

水生动物多样性讲解

《一滴水的微观世界》科普讲座

环境DNA测定方法和意义

eDNA样本采集

水体样本采集

显微镜观察浮游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