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珍稀动物(大熊猫、中国大鲵)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
2018-06-29 | 作者: | 来源: 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 【打印】 |
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成员通过对动物多样性的格局与演化机制进行研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对珍稀动物提出保护策略和措施。 中心成员魏辅文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多家单位的专家合作,首次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为定量评估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生态服务价值,魏辅文等研究者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获得每项服务每年每公顷的单位价值,进而计算得到2010年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供给与调节服务价值为18.99亿美元,仅限服务中国人口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来中国旅游人群的文化服务价值为7.09亿美元,合计26亿美元;若文化服务价值扩大到全球人口,则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达69亿美元。而2010年大熊猫保护总投入约为2.55亿美元,大熊猫保护的产出/投入比为10.2。 研究表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远高于保护投入。研究结果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及其他自然资本的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不仅回答了长期以来公众对大熊猫保护投入与产出的疑问,而且也帮助树立了对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正确认识。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from Giant Panda Reserves”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杂志上。 2010年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图 同时,由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车静,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以及多名国内外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中国大鲵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基于基因组水平数据,揭示了中国大鲵至少由5个物种(有可能为8个)组成,中国大鲵的保护面临着重大调整,亟需进一步评估和改进。该研究工作系统、研究方法先进,创新性强,取得了令人意外的重要科学发现,对中国大鲵的保护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后,国内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20余家媒体杂志报道了该成果;在国际期刊杂志也相继作了不同的报道,如:国际著名科学杂志Science,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BBC等。 A B A:国际著名科学杂志Science报道该研究成果;B:中国大鲵生活照(Robert Murphy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