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云南省昆虫学会2025年度第一次理事会暨党建工作会议在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教场路园区举行。会议由理事长彭艳琼研究员主持,线上线下共有36位理事、监事、会员代表及党支部成员参会,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成果,谋划2025年发展目标,为学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1 党建引领聚合力,深学笃行促发展
会议首项议程聚焦党建工作。学会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员大会、专题党课及3月份主题党日活动,支部书记李学燕领学了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结合昆虫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探讨科技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推动两会精神在学会工作中落地见效。同时,会议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云南省科协相关文件精神,启动作风建设专题学习。李学燕强调,将通过案例剖析、警示教育等形式强化纪律意识,要求全体理事和会员严守科研创新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理事长彭艳琼指出,党建工作需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学促干、以干践行,为学会发展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02 对标文件抓落实,明确任务强担当
会议上,理事长彭艳琼向全体理事重点宣贯了云南省科协近期三份文件精神:《省科协九届四次全委会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解方案》,逐项落实年度任务目标;《学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推进整改工作;《关于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全面启动专题学习,确保精神落地见效。
03 总结成果谋新篇,擘画蓝图启征程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学燕以《虫鸣云岭 智汇自然》为题,系统汇报2024年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学会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并制定年度学习教育计划,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为学科发展筑牢政治根基。在组织建设方面,通过优化专业委员会分工、强化秘书处协作效能,以及积极召开理事会、吸纳新会员,推动学会规模持续扩大并激活学科发展动能。在科技服务方面,以科普人才培训为抓手解决公众科普需求,全年主办33场“昆虫生物多样性科普进校园”活动,覆盖6000余名师生,有效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在国内外交流合作方面,通过协助申报国际会议、参与中国昆虫学会学术年会及组建专家服务工作站,构建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体系。在决策支持领域,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人才举荐和项目申报,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专业支撑。此外,学会开设了“云南昆虫之美”专栏,公众号用户快速增长,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品牌传播矩阵。
04 凝心聚力再出发,服务大局显担当
彭艳琼理事长在会议最后总结强调,云南省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昆虫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学会将凝聚全省科技工作者力量,为筑牢西南生态屏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本次理事会和党建工作会议务实高效,明确了年度目标与路径。未来,云南省昆虫学会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持续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