鱇浪白鱼 Anabarilius grahami 俗称:白鱼、抗浪鱼。 分类:鲤形目,鲤科,鲌亚科,白鱼属。 产地:仅产于云南抚仙湖。 特征:体细圆而不显著侧扁,整个身体轮廓成一狭长的纺锤形,背部平直,腹圆呈浅弧形。吻尖,口亚上位,下颌前端的突起与上颌的凹陷不甚显著,无须。腹棱自腹鳍基部逐渐隆起向后延伸至肛门。鳞小,在腹鳍基具两枚相互重叠的细长腋鳞,侧线在胸鳍上方徐徐向下弯折。体呈银白色,背部较暗;鳍为灰白色,眼上下缘红色。个体小而纤细。 习性:喜水质新鲜、含氧量较高的水域环境。游泳迅速,抗风浪能力强,为中上层鱼类。平时栖居开阔的敞水面。主食枝角类、桡足类、丝状藻和水生昆虫。 现状:鱇浪白鱼为抚仙湖的特产鱼类,曾是该湖主要的经济鱼类,占全湖渔产量的60%以上。80年代中期,由于星云湖引进银鱼,其从与抚仙湖相通的隔河大量涌入,银鱼的食性与鱇浪白鱼相似,占据了鱇浪白鱼的生态位,再加之大量使用小规格丝网捕鱼、酷鱼滥捕、过量捕捞、水质环境恶化,导致数量急剧下降,接近濒危的边缘,市场价格一度攀升至500-2000元每公斤,全湖渔产量不足数百公斤。1999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通过对鱇浪白鱼进行人工授精孵化、人工饵料培育和筛选、人工驯养繁殖及其鱼病防治等一系列研究使这一珍贵鱼种得以保护,为抚仙湖该鱼种的增殖回放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价值:鱇浪白鱼是中国特有鱼类,为云南省四大名鱼之一,其肉细味鲜美,刺软,鳞小,香味可口,腌制成干品,放置一年不变味。可供烧、烤、煎、炸食用,别具风味,为鱼中的上等佳品。
滇池金线鲃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俗称:金线鱼。 分类: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 产地:仅产于云南滇池。 特征:体侧扁,头背面平直,中部稍下凹,头后背部隆起。吻端尖,口次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眼中等大,在头侧的前上位。须2对,吻须和口角须等长或前者稍短。全身被鳞,呈覆瓦状。鳞圆形,侧线鳞较上下鳞大,游动时,在阳光下褶褶发光,“金线鱼”的名字由此而来。侧线完全,头背部及侧线上下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疏密程度因个体而异。 习性:喜清泉流水,营半穴居生活,通常夜间到洞外觅食。主食浮游动物、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兼食少量丝状藻和高等植物碎屑。 现状:滇池金线鲃为滇池特有鱼类。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滇池水体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近30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盲目引种、过度捕捞等原因,滇池金线鲃已从滇池湖体消失,在滇池水域难觅踪迹,仅少量存在于滇池周边未受污染的溪流、龙潭、水库中。 2004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经过前期的调查,在基本了解滇池金线鲃生物习性的基础上,从滇池上游溪流引种滇池金线鲃200尾,进行人工繁殖研究。 研究人员克服滇池金线鲃饲养、催产和孵化各环节的困难,成功攻克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的技术,至2008年,项目组成功繁殖出滇池金线鲃二代仔鱼10万余尾。 价值:金线鱼属于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为中国濒危特有鱼类,也是云南特有的一种经济鱼类,属国内名贵鱼类,它与大头鲤、大理弓鱼、抗浪鱼一起,誉为云南四大名鱼。早在明代《大明一统志》中,就有金线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记述。具有滋阴调元、暖肾填精的功效,主治虚劳损伤、肾虚滑精等症。品质优良,肉质鲜嫩,营养元素丰富,味道鲜美。金线鱼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1克,脂肪15克,肉质细腻,刺软鳞细,肉质鲜美,可用作煎、炸、红烧、清汤等多种食用方法,特别经清蒸后,有形有色,金线犹存,原汁原味,为鱼中的上等佳品。有极高的经济、观赏、美食价值,在国内外素有盛名。
大头鲤 Cyprinus pellegrini 俗名:大头鱼、碌鱼。 分类: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 产地:生活于云南省的星云湖和杞麓湖。 特征:大头鲤的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大,所以得名“大头鱼”。其头长大于体高和背鳍基长,为体长的1/3,头背宽而平坦。无须,或有一对较短的口角须(若与其他鲤鱼杂交后,其后代口角须变的较为明显)。尾柄细长,尾鳍呈深叉状,鳃耙排列甚细密。鳞片较大,侧线完全。生活时,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体侧反射黄绿色光彩,偶鳍及臀鳍均为淡黄色。尾鳍亦呈淡黄色,下叶稍显红色 习性:喜水深而水质较清澈的水体,为中上层鱼类。性活跃,游泳迅速,对恶劣环境耐受力差。食性单一,均以浮游动物为主,兼食部分浮游植物。产卵期较长,为每年的4-9月,多集中在5、6月份,分批产卵。 现状:在20世纪50-60年代,大头鲤主产于江川的星云湖和通海的杞麓湖,在当地渔产量中占有很大优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70年代后数量锐减,现在原产地数量稀少,价值昂贵。偶见种类大多也是与元江鲤杂交的后代。究其消亡的原因与两湖水质污染、引进草、鲢、鳙等经济鱼类相关。引进大量的草鱼蚕食了湖泊中的水草,破坏了大头鲤的产卵场;引进的鳙鱼与大头鲤食性相近,但滤食机能较之更为完善;加之过度捕捞,从而使大头鲤的生存空间和饵料收到威胁,致使大头鲤资源日趋枯竭,成为珍稀濒危鱼类。 2006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云南欧震贸易公司制定了抢救保育提纯复壮大头鲤的计划,在江川等地建立了人工繁殖研究基地,开展提纯保育纯种亲本大头鲤的研究工作。 价值:大头鲤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我国特有种,亦是云南四大名鱼之一。因其肉细嫩,含脂量高,味美,营养丰富,颇受人们欢迎。在中医学上还可将其入药,具有滋补、祛风的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