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豹 Neofelis nebulosa
数量稀少。属濒危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列入CITES附录I物种。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林或针阔混交林带,是豹类中最典型的林栖动物。树栖性较强,善攀爬。常营巢于树的上部。独居,夜行。主要以草食性兽类为食,兼食鼠类和小鸟。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有分布。
云豹 Neofelis nebulosa
2. 花面狸 Paguma larvata
由于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缩小,野生数量明显下降。列入CITES附录Ⅲ物种。栖息于季雨林、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稀树灌丛等。善攀援,在树枝间攀跳自如。夜晚活动觅食,食性杂,主要食浆果、榕果,偶食小鸟和鸟卵。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花面狸 Paguma larvata
3. 独龙牛 Bos frontalis
是印度阿萨姆、缅甸北部和云南西北部的特有种,为半野生牛类。数量稀少。主要栖息在林缘灌丛和草坡地带,很少进入浓密大林区。以青鲜嫩植物枝叶和细竹叶为食。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独龙牛 Bos frontalis
4. 云南兔 Lepus comus
栖息于农田附近的山麓、丘陵灌丛或草丛中。巢穴呈盘状,位于地面稍凹陷处。成对活动。主要在夜晚外出觅食,食物以嫩草、小灌木的嫩枝叶为主,也会盗食农作物如麦苗、玉米苗和大豆等。夏秋繁殖,每年2~3胎,每胎1~4仔。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云南兔 Lepus comus
5. 画眉Garrulax canorus
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雄鸟鸣叫声委婉动听而响亮,是我国传统的观赏鸟。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林缘、灌丛、草丛、竹林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杂食性,但在繁殖期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繁殖期一般在4~7月。在草丛、灌丛或矮树上营巢,每窝产卵3~5枚。分布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画眉Garrulax canorus
6. 白喉噪鹛Garrulax albogularis
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和竹林中,也常见于林缘疏林、灌丛以及村寨和农田附近的灌丛和疏林中,结小群在树冠或浓密的灌丛中活动,多在林下地面或灌丛中觅食,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取食植物的果实、种子等。繁殖期5-7月,在林下灌木或距地不高的小树枝杈上营巢。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白喉噪鹛Garrulax albogularis
7. 蓝喉太阳鸟Aethopyga gouldiae
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稀树灌丛中,也常见于河边和公路边的乔木树丛和竹丛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觅食,常在开花的树丛或森林中层以上的寄生植物花丛中活动,以花蜜、花蕊和昆虫等为食。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留鸟。
蓝喉太阳鸟Aethopyga gouldiae(上:♂,下:♀)
8. 黄胸织布鸟Ploceus philippinus
因雌雄鸟均可如织布一样编织精巧而细密的鸟巢而得名。栖息于热带地区的农田、草丛等地。喜结群活动,嗜吃谷物与其它植物种子,也兼食部分昆虫。繁殖期3~8月,巢常筑于乔木或竹林的枝条上,一棵树上可悬吊十余个巢,巢呈葫芦状,用草丝编织而成。窝卵数2~4枚,卵呈白色。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为留鸟。
黄胸织布鸟Ploceus philippinus(上:♂,中:♀,下:巢)
9. 楔尾绿鸠Treron sphenura
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山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常单独、成对或成结小群活动。以植物种子和浆果为主食。繁殖期4~8月,在乔木上营巢,每年繁殖两窝,每窝产卵2枚。广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楔尾绿鸠Treron sphenura(上:♂,下:♀)
10. 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
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也见于村寨、道路、耕地、果园和庭院附近的疏林、竹林和高树上。常单个、成对或结数十只的群体活动。以植物的果实、种子等为食, 也取食部分昆虫。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旅鸟、冬候鸟。
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上:♂,下:♀)
11. 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
云南省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宽阔的水域,常结成数百只的大群在水面上随波漂游,有时也与其它鸭类混群活动。善于游泳和潜水,可潜入水下数米深处的水底捕食虾、蟹、小鱼、蝌蚪以及田螺、幼蛙等动物,也吃水生植物。夜宿于水域附近的滩地或离岸不远的水面。繁殖期5~6月,筑巢于湖中芦苇或水草丛间漂浮的芦苇堆上。每窝产卵7~12枚。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部及滇中高原等地,为冬候鸟。
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上:♂,下:♀)
12. 花脸鸭Anas formosa
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物种。栖息于湖泊、水库和沼泽等湿地中,越冬期间单独或结成小群活动,也见与绿头鸭、斑嘴鸭等野鸭混群在水边浅水处觅食。食物以各类水生植物的芽、嫩叶、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螺、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在云南仅零星记录于昆明滇池、蒙自、丽江拉市海,为罕见冬候鸟。
花脸鸭Anas formosa(上:♂,下:♀)
13. 紫沙蛇 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为游蛇科Colubridae紫沙蛇属的爬行动物。一般栖息于海拔1620m以下的低山林荫下水草丰茂处,农耕区与森林交界的多灌丛、草丛,且落叶多的环境中,行动迟缓。国内分布较广,在云南分布于滇西、滇南和滇中等地。
紫沙蛇 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14.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隶属于眼镜蛇科Elapidae环蛇属,剧毒蛇类。生活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或山地。银环蛇在夜间活动,多栖息水边,以鱼、蛙、蛇、鼠为食物。卵生,繁殖期在8-9月。云南分布于滇中、滇南、滇东南等地区。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15. 灰鼠蛇 Ptyas korros
隶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鼠蛇属,又称过树龙。生活在海拔500-1600m的山区,常见于农耕区和居民住宅附近,以及灌丛或树上。主食鼠类以及蜥蜴等。国内主要分布于南方省区。云南中部、西部、南部、东南部等地均有分布。
灰鼠蛇 Ptyas korros
16. 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
隶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锦蛇属。分布在海拔2400m以下的山区。常在山区灌丛丛生的环境中捕食蛙类、蜥蜴类、蛇类、鸟类和鼠类等。卵生,8月产卵。国内分布广泛,云南各地均有分布。
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
17. 山溪鲵Batrachperus pinchonii
山溪鲵为小鲵科Hynobiidae山溪鲵属的动物,俗名雪鱼、羌活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存于海拔 1700-4000米的高山山溪及池沼中,常栖息于山溪及池沼中石块下、树根下、苔藓中或泉水的石穴里。云南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
山溪鲵Batrachperus pinchonii
18. 云南臭蛙Rana andersonii
云南臭蛙是蛙科Ranidae臭蛙属的两栖动物。生活在海拔1200-2100m森林郁闭的山溪或水塘附近,或小型瀑布下的水塘附近。云南除北部和西北部外都有分布。
云南臭蛙Rana andersonii
19. 滇蛙Rana pleuraden
滇蛙属于蛙科Ranidae蛙属的两栖动物,主要生活在云南高原面上和横断山区南段,海拔1800~3000m的静水水域及其附近,生活适应能力强,在稻田中容易发现其踪迹。在云南分布于滇中、滇西、滇西北、滇东等地区。
滇蛙Rana pleuraden
20. 锯腿小树蛙Philautus carvirostris
锯腿小树蛙为树蛙科Rhacophoridae小树蛙属的两栖动物。生存的海拔范围为800-1500米;一般栖息于灌木林地带,常栖息在灌木枝叶或藤本植物及杂草的叶片上。在云南主要分布于滇南、滇东南。
锯腿小树蛙Philautus carvirostris
21. 统帅青凤蝶 Graphium agamemnon
青凤蝶属的种类体型中到大型,飞行急速。本种翅正面黑色或黑褐色,散在黄绿色斑,后翅有短的尾突一个。多用于蝴蝶工艺品。幼虫以番茄枝属、含笑属等植物为食。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
统帅青凤蝶 Graphium agamemnon
22. 幻紫班蝶Euploea core
从不同的角度看翅面色泽多有变化,甚为奇幻。从河谷到海拔1200米的山地多能见其踪影,喜阳光充足、干燥微风的山地活动,访花时不停扇动两翅,栖息多选干枯树叶或类似颜色的杂物。幼虫取食弓果藤属、夹竹桃属、榕属和茜草科、榆科的一些植物。云南南部、东南部等地均有分布。
幻紫班蝶Euploea core
23. 木棉丛角天牛 Diastocera wallichi
生活于亚热带森林中,森林和经济林木的害虫,寄主植物有:木棉,香椿,栎,柳,桤木,合欢,木荷,桃等。云南省主要分布在滇西、滇中、滇东南和滇东北等地。
木棉丛角天牛 Diastocera wallichi
24. 巨红蝽 Macroceroea grandis
巨红蝽的雄虫腹部极延长,远超过前翅,雌虫则较宽短。雄虫触角极长。全身红色至朱红色,小盾片、前胸背板中部的一个亚三角形斑和革片中央一列三角形大斑、前翅膜片、足和腹节接缝处斑纹棕黑至黑色。寄主植物有棉花、刺茄、竹笋等。在云南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
巨红蝽 Macroceroea gran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