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新内网 | 所政务信息网| 留言板 | mail邮箱 | 所长信箱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机构设置 科研成果 研究队伍 院地合作 国际交流 研究生教育 学术出版物 党群园地 科学普及 信息公开
科普文章
动物大观
生命奥秘
社会热点
科学考察
科普专著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 生命奥秘
张雯雯:我国学者发现蝙蝠具有暗视觉并非“瞎子”
2010-03-26 | 作者: | 来源:科学时报 | 【小  大】【打印】【关闭】
本报讯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蝙蝠是夜行性动物,食虫蝙蝠主要用回声定位来确定方位、捕捉昆虫,其眼睛退化,蝙蝠被认为是“瞎子”。然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及其博士生沈永义发现,旧大陆果蝠并没有回声定位能力,它们主要依赖视觉和嗅觉来寻找食物,眼睛很发达。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并被《自然中国》(Nature China)报道。
 
张亚平与沈永义克隆了控制形成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这一细胞主导暗视觉感受器的RH1基因,发现无论是眼睛退化的食虫蝙蝠还是眼睛发达的旧大陆果蝠的视杆细胞,全部都有表达RH1基因,说明了即使是那些眼睛高度退化的食虫蝙蝠,它们仍然具有暗视觉。他们通过对RH1基因序列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眼睛没退化的食虫蝙蝠果蝠与墓蝠之间发生了趋同进化。同时,都是眼睛退化的长翼蝠和菊头蝠也发生了趋同进化。该结果揭示了蝙蝠分化后,可能由于对暗视觉的趋同需求,即有些种类趋同于更多依赖视觉,眼睛发达;而有些趋同于较少依赖视觉,眼睛退化,导致了RH1基因在蝙蝠里面发生了多次趋同进化。(张雯雯)
 
《科学时报》 (2010-3-23 A1 要闻)
Copyright© 2007-2019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32号  邮编:650223  电子邮件:zhanggq@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