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金丝猴主要生态学特点:
1. 是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灵长类动物,长年生活在冰川雪线附近的原始高寒暗针叶林之中,有时也会到树线以上(海拔4300-4700m)的低矮灌丛、草甸和流石滩上进行觅食活动,甚至能跨越近千米的这类高山复合体地带。其栖息地的地表积雪时间一般长达半年之久。但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冬天,猴群也不会下到低海拔地带以逃避极度寒冷和食物短缺等恶劣自然限制因素。
2. 栖息地内的高大乔木以冷杉和云杉为主,林下灌木主要为杜鹃或杜鹃-竹林混合体。尽管猴群也不时会到别的森林中或非森林地带活动,但毫无疑问,大面积原始云冷杉林是滇金丝猴群存在的必然条件。这是因为他们必须在原始云冷杉林中过夜。
3. 其主要食物为松萝(一类树挂地衣),所以滇金丝猴是灵长类中食性最特殊者——“食地衣者”。
4. 其可利用栖息地随纬度升高,海拔也迅速升高。两者迭加使其栖息地异质化加剧,即各猴群栖息地的林分差异较大,南部地区的林分相当复杂,其乔木树种可达好几十种,但北部地区的林分则简单得多,其乔木树种仅为10种以内,故各猴群生态行为上的差异也就较大。
5. 猴群的活动范围相当大,估计有些可达近百平方公里。
6. 有极强的地栖性,地上活动的时间可达近四分之一,但其多数是在裸崖之上。
滇金丝猴生活节律:
1. 每天时间分配为:取食时间为39%,休息时间为35%,运动时间为10%,其它活动时间为16%。
2. 每天有两次取食高峰:第一次在早晨猴群开始活动后的前两个小时;第二次入睡前的四个小时。
3. 每天都会在中午12:00至下午2:00之间定时午休。
4. 雄性取食时间占其总时间的一半以上,比雌性的要多一倍以上,这是因为雄性个体远大于雌性,所以对食物的需求亦远大于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