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队伍     首页 > 研究队伍
马莉  
洞穴鱼类发育与进化
学  历: 博士
学  科: 进化发育生物学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mali@mail.kiz.ac.cn
通讯地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626室    650201
其他主页: https://chinesecavefish.com/
CASKIZ-IR(机构知识库)个人主页
  简  历

马莉, 女,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洞穴鱼类发育与进化学科组负责人。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0-2016年间分别在美国马里兰大学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美国芝加哥大学-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 (University of Chicago,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Woods Hole)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从事博士后研究,跟随进化发育生物学领域世界顶尖科学家William R. Jeffery教授以墨西哥脂鲤为研究对象,对视觉及色素退化等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系任教职专家(Principal faculty Specialist)。在墨西哥脂鲤视觉退化、色素发育、母源性调控和器官不对称等领域做出了多项原创性成果:1 ) 鉴定了首个导致墨西哥脂鲤盲鱼种群视觉退化的基因胱硫醚β-合酶 (cbsa ) , 并提出盲鱼眼部血液系统出现缺陷进而诱导视觉退化的全新机制,统一了当前学术界关于到底是晶状体凋亡退化还是视网膜凋亡退化导致盲鱼视觉缺失的争议;2 ) 首次在墨西哥脂鲤中利用基因组编辑的方式成功敲除色素基因;3 ) 首次揭示了在墨西哥脂鲤发育中存在母源性调控;4 ) 首次在墨西哥脂鲤洞穴种群中发现心脏位置左右互换的现象,开启了洞穴生物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即器官不对称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Developmental Biology、EvoDevo、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B、PloS One、Journal of Fish Biology等刊物;两次受邀为世界洞穴领域最权威的书籍《洞穴百科全书》撰写《中国洞穴鱼类》章节,让世界对中国科学家在洞穴鱼类研究领域的成果有更深入的了解。迄今已发表专著五章节、论文30篇、多次在相关领域国际会议上做报告.


经历

2020.8 – 至  今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2016.9 – 2020.8         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系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任教职专家 (Principal Faculty Specialist )

2016.9 – 2020.8         美国芝加哥大学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Woods Hole)

                        任兼职研究科学家 (Adjunct Research Scientist)

2015.6 – 2016.5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生物系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博士后 (Postdoctoral Fellow)

2014.2 – 2015.5         美国芝加哥大学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 贝尔再生生物学与组织工程中心 (University of Chicago,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Woods Hole,Bell Center for Regenerative Biology & Tissue Engineering)             任研究科学家 (Research Scientist)

2010.2 – 2014.1         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系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Department of Biology)

                        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2008.7 – 2010.1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2005.9 – 2008.6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育生物学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获博士学位

2002.9 – 2005.5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获硕士学位

1998.9 – 2002.7          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学士


  研究方向

中国作为全球洞穴鱼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其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数量均居世界首位。在长期适应黑暗、低氧及营养匮乏的极端洞穴环境过程中,这些鱼类进化产生了诸多可遗传的适应性特征。洞穴鱼类不仅是研究进化发育机制的理想模型,更为人类疾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天然的"突变体"资源,同时在仿生学研究领域具有独特价值。本学科组以洞穴鱼类为研究模型,并结合斑马鱼系统,开展多维度系统性研究:1,遗传学机制(包括母源性调控等机制);2,发育生物学机制(涵盖组织再生、肌间刺发育等过程);3,适应性进化机制(解析洞穴鱼类系统发育关系和新物种形成机制,重点研究昼夜节律系统、能量代谢系统对黑暗及营养限制环境的适应机制);4,人类疾病相关机理(涉及视觉缺陷、白化病、器官发育不对称等疾病的分子基础,以及衰老与长寿机制)。

实验室使命:传承中国科学家在洞穴鱼类领域数十年的研究积淀,以中国特有洞穴鱼类为模式生物,深化人类对洞穴生物适应性进化的认知,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助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

实验室愿景:依托我国独特的洞穴鱼类资源,秉承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整合传统与现代生物学研究手段,在开放协作的学术氛围中,深入探索遗传学、动物的发育与适应性进化机制,探索人类相关疾病机理,持续拓展洞穴鱼类研究的新范式、新领域和新技术体系,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洞穴鱼类研究中心。

  代表性成果和所获奖项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课题来源

课题名称

课题编号

起止时间

经费总额

本人角色

执行情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

⾮光与光授时因⼦对⽣理和⾏为节律的⽐较⽣物学研究

2024YFA1803202

2024.12-2029.11

220

参与

在研

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重大项目

云南特⾊洞⽳鱼类的表型与基因组多样性及其环境适应的机制研究

202501BC070018

2025.03-2028.02

300

主持

在研

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面上项目

鱼类肌间刺分子发育机制

202401AS070100

2024.06-2027.05

50

主持

在研

中国科学院B 类先导科技专项

极端环境下

洞穴鱼类能

量代谢的重

塑机制

XDPB17

2021.01-2022.12

20

参与

结题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前沿交叉项目

基于洞穴鱼高效感知侧线系统的仿生测流装置研究

20221080082

2022.12-2024.02

10

参与

结题


  代表论著

5年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专著

1.Li Ma*; Jun-Xing Yang; Fa-Kai Lei; Meng-Zhen Xu; Ya-Hui Zhao; William R. Jeffery, Prote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scientific potential of Chinese cavefish, ZOOLOGICAL RESEARCH, 2023, 44(4): 675677.

2. Li Ma; Aniket V. Gore; Daniel Castranova; Janet Shi; Mandy Ng; Kelly A. Tomins; Corine M. van der Weele; Brant M. Weinstein; William R. Jeffery*, A hypomorphic cystathionine ß-synthase gene contributes to cavefish eye loss by disrupting optic vascul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2772.

3. Mandy Ng; Li Ma; Janet Shi;William R. Jeffery*,Natural reversal of cavefish heart asymmetry is controlled by Sonic Hedgehog effects on the left-right organizer, Development, 2024, 115(14).

4. Jeffery William R.*;Bo Li;Ng Mandy;Li Lianwei;Goriki pela;Li M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haperone genes reveal a stress response required for unidirectional regeneration in the basal chordate Ciona,BMC Biology, 2023, 21(1).

5. Bo Li, Yuan-wei Zhang, Xiao Liu, Li Ma*, Junxing Yang*. (2021)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intermuscular bone development in fish: a review. Zoological Research 42(3): 362-376

其他代表性论文/专著

1. Li Ma;Mandy Ng;Corine M. van der Weele;Masato Yoshizawa;William R. Jeffery, Dual roles of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and lens in cavefish eye degeneration, Molecular and Developmental Evolution, 2020, 334(7-8): 438-449.

2. Li Ma, Mandy Ng, Janet Shi, Aniket V.Gore, Daniel Castranova, Brant M.Weinstein, William R. Jeffery. (2021) Maternal control of visceral asymmetry evolution in Astyanax cavefish. Scientific Reports, 11:10312

3. Li Ma; Allen G Strickler; Amy Parkhurst; Masato Yoshizawa; Janet Shi; William R Jeffery*, Maternal genetic effects in Astyanax cavefish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Biology, 2018, 441(02): 209-220.

4. Aniket V. Gore; Kelly A. Tomins; James Iben; Li Ma; Daniel Castranova; Andrew E. Davis; Amy Parkhurst; William R. Jeffery*; Brant M. Weinstein*, An epigenetic mechanism for cavefish eye degeneration,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18, 02(07): 1155-1160.

5. Li Ma;Yahui Zhao; Jun-xing Yang,Encyclopedia of Caves, ELSEVIER, 2019.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 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动物学研究》编委;

云南省动物学会,理事

  研究团队

1.主要工作人员科研助理:

陈春妮

2.在读博士研究生:

李博(2022-),吴壮(2023-),朱英梅(2024-),王光宇(2025-)

3.在读硕士研究生:

韦毓灵(2023-),矫悦(2024-),王喜艳(2025-)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