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团队负责人     首页 > 研究队伍
蒋学龙  
兽类生态与进化
学  历: 博士
学  科: 动物学
电  话: +86 871 65125226
传  真: +86 871 65125226
电子邮件: jiangxl@mail.kiz.ac.cn
通讯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欣路17号    650201
其他主页:
CASKIZ-IR(机构知识库)个人主页
  简  历

蒋学龙,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以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哺乳动物及珍稀濒危动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哺乳动物分类与进化、多样性与分布格局形成与维持、西黑冠长臂猿行为生态与适应性、亚洲象生态与保护等研究;布局西南山地哺乳动物资源观测网络与数据库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主持并正在主持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课题、“973”与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环境部、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项目,在Science、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Life、Conservation Biology、Biological Conservation、Zoological Research、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兽类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99篇。现任Zoological Research、Zoological Research: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兽类学报等副主编。


经历

1995.09 - 2000.06,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动物学, 博士

1986.09 - 1989.0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动物学, 硕士

1982.09 - 1986.06  安徽师范大学, 生物学, 学士

1989.08 - 1992.09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1992.10 - 1995.11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95.12 - 2007.0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7.09 - 至今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研究方向

方向一

哺乳动物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形成与维持。重点以中国西南山地(横断山和东喜马拉雅)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考察获取的标本、样品和数据,开展哺乳动物分类与区系、系统演化、群落生态、生物地理研究,揭示区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有性及其与特殊的地质历史和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描述该地区丰富但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的生物多样性,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与动态变化。

方向二

灵长类动物行为生态与适应。重点以西黑冠长臂猿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样品(食物树种、粪便等)与数据采集,开展行为生态、社会行为、基因组、肠道微生物组研究,探讨西黑冠长臂猿生态行为、社会行为及其对严酷生活环境的生态适应与社会结构的形成与维持。

方向三

珍稀濒危与资源动物保护。重点以珍稀濒危与资源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种群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开展种群动态及其环境变化、人为干扰影响的研究,探讨基于物种与分布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策略。

  代表性成果和所获奖项

1.与施鹏研究员、刘振研究员团队合作发现哺乳动物回声定位新类群-猪尾鼠。

2.提出西黑冠长臂猿家庭群为一夫一妻与一夫两妻共存的观点。

3.提出中国西南山地“天空之岛”的观点。

4.建立高黎贡等生态关键区野生动物定位观测网络与大数据平台,揭示西南山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多尺度时空格局。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1.科学技术部,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应急任务课题(2024QZKK02010200), 青藏高原边境区和热点敏感区动物多样性科考,2024-10 至 2027-09, 900万元, 在研, 主持

2.科学技术部,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任务五课题(2019QZKK05010100), 青藏高原动物多样性格局解析, 2019-11 至 2024-10, 1660万元, 结题, 主持

3.科学技术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505202), 动物多样性起源与地理格局形成机制及其进化动力, 2027-07 至 2020-12, 340万元, 结题, 主持

4.科学技术部, 国家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课题(2007CB411600), 协同进化与生物共存机制, 2007-10 至 2011-08, 430万元, 结题, 主持

5.中国科学院, 先导A子课题(XDA23080501), 西南山地旗舰动物生态廊道设计技术与示范, 2019-01 至 2023-12, 584.61万元, 结题, 主持

  代表论著

5年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专著

1. He K, Liu Q, Xu DM, Qi FY, Bai J, He SW, Chen P, Zhou X, Cai WZ, Chen ZZ, Liu Z*, Jiang XL*, Shi P*.2021. Echolocation in soft-furred tree mice. Science, 372(6548), eaay1513.

2. Li XY*, Bleisch WV, Hu WQ, Li Q, Wang HJ, Chen ZZ, Bai R, Jiang XL*.2024. Human disturbance increases spatiotemporal associations among mountainforest terrestrial mammal species. eLife, 12 (RP92457).

3. Niu X W, Guan Z H, Ning W H, Sun G Z, Ni Q Y, Liu G Q, Jiang X L*. 2023.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nasty neighbour effect in western black crested gibbons (Nomascus concolor). 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 77(33).

4. Chen ZZ*, Pei XX, Hu JX, Song WY, Khanal L, Li Q, Jiang XL*. 2023. Multilocus phylogeny and morphological analyses illuminate overlooked diversity of Soriculus (Mammalia: Eulipotyphla: Soricidae),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endemic species from the eastern Himalayas.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2): 534-548.

5. 周杰,李嵘,蒋学龙,曹敏,阳杰华,何洪呜,费杰. 2023. 云南高黎贡山综合科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其他代表性论文/专著

1. He K, Shinohara A, Helgen KM, Springer MS, Jiang XL*, Campbell KL*. 2017. Talpid mole phylogeny unites shrew moles and illuminates overlooked cryptic species diversity.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34:78-87.

2. Li XY, Bleisch WV, Jiang XL*. 2018. Using large spatial scale camera trap data and hierarchical occupancy models to evaluate species richness and occupancy of rare and elusive wildlife commun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24:1560-1572.

3. Wan T, He K, Jin W, Liu SY, Chen ZZ, Zhang B, Murphy RW, Jiang XL*. 2018. Climate niche conservatism and complex topography illuminate the cryptic diversification of Asian shrew‐like moles.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45:2400-2414.

4. Song WY, Li XY, Li Q, Onditi K, He SW, Jiang XL*. 2020. Isolated alpine habitats reveal disparate    ecological drivers of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beta-diversity of small mammal assemblages. Zoological Research, 41(6): 670-683.

5. Ning WH, Guan ZH, Huang B, Fan PF, Jiang XL*. 2019. Influence of food availability and climate on behavior patterns of western black crested gibbons (Nomascus concolor) at Mt. Wuliang, Yunna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DOI: 10.1002/ajp.23068

  主要学术兼职

现任云南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生态学会理事

中国动物学会生物地理学分会咨询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保护研究中心、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Zoological Research》《Zoological Research: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兽类学报》副主编

《生物多样性》编委

  研究团队

1. 主要工作人员:

李学友、李权、Kenneth Onditi Otieno、陈奕欣、何水旺、王洪娇、胡哲畅、刘广华、普昌哲、普明进、罗康、罗京

2.在读博士研究生:

胡文强、李弈仙、SAMSON MABEYA OURU、裴枭鑫、SHAILENDRA SHARMA 

3. 在读硕士研究生:

王金宇、朱中旭、白如、SAMBAYA BRIAN ANOTO、朱晨阳、梁能涛、刘旸、王乐桐、杨明威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