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团队负责人     首页 > 研究队伍
Christoph W. Turck  
蛋白质组学平台
学  历: 博士
学  科: 神经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电  话: +86 186 87544434; +49 175 4250898
传  真: +86 186 87544434; +49 175 4250898
电子邮件: turck@mail.kiz.ac.cn; turck@psych.mpg.de
通讯地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650201
其他主页:
CASKIZ-IR(机构知识库)个人主页
  简  历

硕士和博士毕业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在罗氏分子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任医学教授,以及在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精神病学研究所任负责人。2023年至今在昆明动物研究所任蛋白质组学平台主任。


经历

1978年 沃尔沃(AB Volvo)研发部,IAESTE工业培训(瑞典哥德堡)

1975年 Aspropyrgos炼油厂质量控制部,IAESTE工业培训(希腊雅典)

1983年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多肽化学博士

1981年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大分子化学硕士

1981 - 1982年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大分子化学 副研究员

1982 - 1983年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羊毛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83 - 1986年 罗氏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系博士后 研究员

1986 - 2002年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蛋白质结构实验室 主任

1986 - 1988年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医学 讲师

1988 - 1994年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医学助理教授

1993 - 2002年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心血管研究所医学

1994 - 2000年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医学副教授

2000 - 2002年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医学教授

2002 - 2022年 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精神病学研究所蛋白质组学与生物标志物,负责人

2003 - 至今 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

2004 - 2023年 国际马克斯·普朗克生命分子研究学院,教师

2009 - 至今 慕尼黑大学系统神经科学研究生院,教师

2015 - 2022年 国际马克斯-普朗克转化精神病学研究学院,教师

2019 - 至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兼职教师

2023 - 至今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教授、蛋白质组学平台主任

  研究方向

方向一

脑疾病生物标志物与分子机制研究。本方向聚焦神经发育与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发现及分子病理机制解析,通过整合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脂质组学技术,系统绘制疾病相关分子通路图谱。研究目标是为临床诊断、患者分层及治疗策略提供精准的分子依据,弥补传统临床参数的不足。团队与昆明动物所等机构的临床及行为科学专家深度合作,利用非人灵长类模型(如猕猴)的神经解剖与认知发育优势,探索人类复杂脑疾病的高阶功能机制。前期基于啮齿类模型的研究(与马克斯·普朗克精神病学研究所[1] 合作)已揭示部分分子调控规律,现进一步依托昆明动物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的资源,联合胡新天教授团队开展跨物种验证与转化研究。研究成果将推动早期诊断技术开发、病理机制解析及创新药物靶点筛选,最终实现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转化应用。

方向二

非人灵长类脑功能与疾病模型研究。本方向以非人灵长类为核心模型,结合其与人类高度相似的神经解剖结构、复杂行为及长期认知发育特征,开展高级脑功能与复杂脑疾病(如神经发育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研究。通过昆明动物所国家级灵长类设施的全链条支撑(涵盖动物繁育、表型分析、遗传操作及多组学平台),重点突破脑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评价技术,系统性解析认知灵活性等核心脑功能的神经环路基础。团队与胡新天教授课题组紧密协作,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无线神经信号记录等先进技术,建立“行为-神经信号-分子调控”多维关联数据库,为类脑智能与神经调控技术提供理论支撑。长期目标包括:开发可临床转化的脑机接口技术、阐明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网络、优化神经康复干预策略。

  代表性成果和所获奖项

1.1983年 威廉·博尔歇斯奖章,德国亚琛大学

2.1983-1986年 博士后研究奖学金,罗氏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3.1987-1988年 研究资助,硬皮病学会

4.1987-1988年个人研究者科研资助,学术委员会,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5.1988-1989年 研究评估与分配委员会,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6.1988-1990年 联合硬皮病基金会

7.1993-1996年 美国心脏协会科研资助

8.1996-2001年 美国心脏协会加州分会科研资助

9.1998-2001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奖

10.2002-2004年 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科研资助(合作研究员)2004-2005、巴伐利亚-加州技术资助

11.2004-2008年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国家基因组研究网络,Neuronet项目

12.2004-2008年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国家基因组研究网络,探索性项目资助

13.2006-2011年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QuantPro项目:生命系统动态过程的定量分析

14.2008-2013年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国家基因组研究网络Plus,MooDS项目

15.2009-2012年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分子诊断项目

16.2013-2018年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共同基金:促进代谢组学研究的协作活动

17.2014-2018年 欧洲神经元计划(ERANET-NEURON)精神障碍研究(ERANET-NEURON Mental Disorders)

18.2015-2018年 德国中小企业创新计划(KMU-Innovativ)(KMU-Innovativ)

19.2019-2022年 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1.2023-2025 云南省高端外国专家项目

2.2023-2025 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

  代表论著

NIH 国家医学图书馆,Chris Turck 的参考书目


近5年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专著

1.  Liu X, Novak B, Namendorf C, Steigenberger B, Zhang Y, Turck CW*. (2024) Long-lived proteins and DNA as candidate predictive biomarkers for tissue associated diseases. iScience 27:109642. [Pubmed]

2.  Filipović D, Novak B, Xiao J, Tadić P, Turck CW*. (2024) Prefrontal cortical synaptoproteome profile combined with machine learning predicts resilience towards chronic social isolation in rats. J Psychiatr Res 172:221-228. [Pubmed]

3.  Yan Y, Park DI, Horn A, Golub M, Turck CW*. (2023) Delineation of biomarkers and molecular pathways of residual effects of fluoxetine treatment in juvenile rhesus monkeys by proteomic profiling. Zool Res 44:30-42. [Pubmed]

4.  Turck CW, Webhofer C, Reckow S, Moy J, Wang M, Guillermier C, Poczatek JC, Filiou MD. (2022)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effects on hippocampal protein turnover: Molecular and spatial insights from mass spectrometry. Proteomics e2100244. [Pubmed]

5.  Li H, Su L-Y, Yang L, Li M, Liu Q, Li Z, Hu Y, Li H, Wu S, Wang W, Hu Y, Wang Z, Rizak JD, Huang B, Xu M, Wu J, Lv L-B, Turck CW*, Yin Y, Yao Y-G, Su B, Hu X. (2021) A cynomolgus monkey with naturally occurring Parkinson’s disease. Natl Sci Rev. 8 [Pubmed]


其他代表性论文/专著

1.  Giusti SA, Pino NS, Pannunzio C, Ogando MB, Armando NG, Garrett L, Zimprich A, Becker L, Gimeno ML, Lukin J, Merino FL, Pardi MB, Pedroncini O, Di Mauro GC, Durner VG, Fuchs H, de Angelis MH, Patop IL, Turck CW, Deussing JM, Vogt Weisenhorn DM, Jahn O, Kadener S, Hölter SM, Brose N, Giesert F, Wurst W, Marin-Burgin A, Refojo D. (2024) A brain-enriched circular RNA controls excitatory neurotransmission and restricts sensitivity to aversive stimuli. Sci Adv 10:eadj8769. [Pubmed]

2.  Xu J, Li H, Hu Y, Wu S, Wu L, Lei X, Lv L, Lu Y, Wu J, Li J, Shi B, Li J, Turck CW, Wang W, Hu X. iScience. (2024) Lumbar puncture increases Alzheimer's disease biomarker level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rhesus monkeys. iScience 27:109436. [Pubmed]

3.  Mohanty I, Mannochio-Russo H, Schweer JV, El Abiead Y, Bittremieux W, Xing S, Schmid R, Zuffa S, Vasquez F, Muti VB, Zemlin J, Tovar-Herrera OE, Moraïs S, Desai D, Amin S, Koo I, Turck CW, Mizrahi I, Kris-Etherton PM, Petersen KS, Fleming JA, Huan T, Patterson AD, Siegel D, Hagey LR, Wang M, Aron AT, Dorrestein PC. (2024) The underappreciated diversity of bile acid modifications. Cell S0092-8674(24)00185-5. [Pubmed]

4.  Lopez JP, Lücken MD, Brivio E, Karamihalev S, Kos A, De Donno C, Benjamin A, Yang H, Dick ALW, Stoffel R, Flachskamm C, Ressle A, Roeh S, Huettl RE, Parl A, Eggert C, Novak B, Yan Y, Yeoh K, Holzapfel M, Hauger B, Harbich D, Schmid B, Di Giaimo R, Turck CW, Schmidt MV, Deussing JM, Eder M, Dine J, Theis FJ, Chen A. (2022) Ketamine exerts its sustained antidepressant effects via cell-type-specific regulation of Kcnq2. Neuron 110:2283-2298. [Pubmed]

5.  Tkachev A, Stekolshchikova E, Bobrovskiy DM, Anikanov N, Ogurtsova P, Park DI, Horn AKE, Petrova D, Khrameeva E, Golub MS, Turck CW, Khaitovich P. (2021) Long-Term Fluoxetine Administration Causes Substantial Lipidome Alteration of the Juvenile Macaque Brain. Int J Mol Sci 22:8089. [Pubmed]


  主要学术兼职

2004-2008年 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国家基因组研究网络,项目委员会

2005-2011年 生物分子研究设施协会,蛋白质组学研究小组

2007-2010年 生物分子研究设施协会,执行委员会

2007年至今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会(fNIH)生物标志物联合会,神经科学指导委员会

2008年至今 生物分子研究设施协会,代谢组学研究小组

2010-2015年 欧盟创新药物倡议,NEWMEDS项目,科学顾问委员会

2010年至今 《医学中的生物标志物》杂志,国际编辑顾问委员会

2011-2012年 美国质谱协会,制药兴趣小组

2011-2022年 新加坡国家医学研究理事会,国际专家小组

2016-2017年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卡格斯药学院,访问学者

2017-2020年 《分子神经精神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2017年-至今 哈佛大学 Hamartoma P01项目,外部顾问委员会

2018年      南京大学全球杰出科学家中心,学术顾问

2018-至今 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中国学术网络,顾问委员会

2019-2023年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访问教授

2020-2021年 Cohen Veterans Bioscience 机构,代谢组学工作组

2021年     加拿大创新基金会重大科学计划基金评审委员会 委员

2021-2022年  atai Life Sciences AG公司,顾问

2022年-至今 昆明动物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国际咨询委员会荣誉委员

  研究团队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