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进化基因组学与基因起源研究组在蝴蝶基因组大小进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0-01-09 来源:进化基因组学与基因起源学科组 作者:刘贵春,赵若苹

  蝴蝶因其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自达尔文时代就作为研究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重要类群之一,近几年更被认为是研究形态遗传、进化和发育的理想模型,已成为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 

  研究团队2015年完成所有蝴蝶模式种金凤蝶及其近缘种柑橘凤蝶两种凤蝶基因组,及以蝴蝶为例首次实现野生昆虫的基因编辑(Li et al., 2015,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此基础上,为了在蝴蝶系统发育的更大尺度下更好的探讨蝴蝶形态等表型多样性进化的遗传基础,2017年启动了蝴蝶谱系基因组计划。作为蝴蝶谱系基因组计划的第一步和基础,该团队利用流式技术测定涵盖中国分布所有科和几乎所有亚科共67种蝴蝶的基因组C值,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其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其中1亚科2359种的线粒体基因组为首次报道。结合公共数据库中的基因组大小和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构建了629亚科145264种蝴蝶的蝴蝶系统发育树,并在此系统发育框架上探讨了624亚科71属共106种蝴蝶基因组大小的进化。研究结果表明,蝴蝶的基因组大小在0.203pg(199Mb)(蛱蝶科:Heliconius xanthocles)1.287pg(1253Mb)(凤蝶科:Parnassius orleans)之间,差异达6.4倍;科内差异最大的是凤蝶科(5.9倍:0.22-1.29pg),其次是蛱蝶科(4.8倍:0.2-0.95pg)、粉蝶科(4.4倍:0.22-0.97pg)、灰蝶科(2.6倍:0.39-1.02pg)、弄蝶科(2.2倍:0.3-0.66pg)和蚬蝶科(1.8倍:0.48-0.87pg)。研究结果还表明,蝴蝶的祖先基因组大小约为0.5pg,不同亚科或族的某些祖先基因组大小的增减事件导致了现生蝴蝶基因组大小的多样性变异。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蝴蝶基因组大小的进化提供了新见解,而且也为未来的基因组测序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该研究以Genome size variation in butterflies (Insecta, Lepidotera, Papilionoidea): A thorough phylogenetic comparison为题,于2020017日在昆虫学顶尖期刊Systematic Entomology在线发表。网站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syen.12417 

  该成果是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学燕副研究员带领的昆虫研究团队潜心专研下取得的,李学燕副研究员是该文的第一通讯作者,王文研究员是共同通讯作者,团队成员刘贵春实验师(暨西北工业大学在职博士生)、常洲实验师为该文的并列一作。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2106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13000000)、“西部青年学者”项目(A类)和遗传资源与国家重点实验室(GREKF18-13)等的支持。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