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鳅科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和欧亚板块。已有形态学研究表明,条鳅科鱼类可以分成四个形态群组(云南鳅群组Yunnanilini, 北鳅群组Lefuini, 高原鳅群组Triplophysini, 和条鳅群组Nemacheilini),其中分布广泛且形态高度分化的Nemacheilini群组被证明是一个多系群,但其形成多系群的原因尚不明确。
Nemcheilini群组分布覆盖了中国西南山地区域,高山地形复杂多样为生物类群的多样性构成提供了分化基础。为了研究山脉隆升对条鳅群组多系群分化的潜在影响,本研究分析了分布于中国西南横断山区的条鳅科4个主要形态群组18属81个物种的2个线粒体(cyt b and COI)和3个核基因(RAG1, IRBP2 and RH)片段的系统发育,并估算了主要分支的分化速率。结果表明,条鳅科鱼类起源于欧亚板块,随后在始新世晚期扩散到了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在始新世时期的碰撞挤压所产生的地理屏障将Nemacheilini群组分化成两个主要地理分支 (Nemacheilini I 和 II);随后板块碰撞引发的横断山不同阶段的隆升促进了两个地理分支内部谱系的进一步分化。此外,中新世的亚洲沙漠化和季风阻碍了中国南北之间物种的基因流动,驱动了Yunnanilini, Lefuini, Triplophysini群组间和群组内的部分谱系分化。两个Nemacheilini 分支的分化速率估算显示,Nemacheilini II的分化速率显著高于Nemacheilini I,并在10 Ma 出现明显加速,与横断山在此期间的快速抬升期对应。基于以上结果,我们推测,横断山的阶段性隆升对条鳅科鱼类的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加快了Nemacheilini II的物种分化,而对Nemacheilini I内部分化影响很小。
本研究通过对条鳅科4个形态群组物种的生物地理学进行分析,为揭示Nemacheilini群组多系群形成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该研究成果以Vicariance and monsoon as drivers of diversification of nemacheilid loaches (Teleostei: Cypriniformes) around the Hengduan Mountains of China为题,以Letter的形式于2023年9月发表在期刊Zoological Research。动物博物馆闵锐为论文第一作者,杨君兴研究员和陈小勇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资助。
论文出处:Rui Min, Ya-Hui Zhao, Bin Kang, Xiao-Yong Chen, Jun-Xing Yang. Vicariance and monsoon as drivers of diversification of nemacheilid loaches (Teleostei: Cypriniformes) around the Hengduan Mountains of China. Zoological Research, 2023, 44(5): 936-938. doi: 10.24272/j.issn.2095-8137.202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