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家蚕在5000年前的中国从野桑蚕驯化而来
2018-08-01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万凌云
7日,记者从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获悉,英国《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7月2日在线发表了江苏科技大学和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等合作研究成果——从野蚕到家蚕的进化之路。该成果分析了从中国、日本、印度以及欧洲收集的不同品种的家蚕,证实家蚕是在5000年前的中国从它的祖先野桑蚕驯化而来,也明确了一些优良品种是如何演化而成的。
据介绍,动植物的驯化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目前唯一被人类完全驯化的无脊椎动物。虽然前期的研究已经表明家蚕起源于中国,并源自单一的驯化事件,但受限于初期研究时的品种选择和测序深度,家蚕各品系的详细驯化历程和传播历史,仍不清楚。
记者了解到 ,为了揭示家蚕驯化和改良历史,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与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历时四年合作开展了家蚕驯化和改良历史研究。期间,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给予了资助。
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137个有代表性的家蚕种质资源和改良品种,通过高通量重测序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等手段,较为精细地重构了家蚕从驯化到改良的演化历史。最终,确定家蚕是在5000年前,中国从其祖先野桑蚕驯化而来。
研究还发现,在现存各家蚕品系中,中国的三眠地方品种分歧相对较早。以三眠地方品种为基础,家蚕品系开始大规模分化,包括进一步分化为中国四眠地方品种,以及同期传播至欧洲、南亚等地区的欧系品种和热带多化品种。
研究人员同时发现,目前蚕桑生产所用的2种改良品系(中系改良种和日系改良种)是两次独立的改良过程。中国改良种基于中国四眠地方品种,而日本改良种更多地利用了引进的欧洲地方品种。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了与蚕丝制作相关的基因选择,如氮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相关的基因,而氮和氨基酸对产生蚕丝蛋白来说非常关键。证据表明,不同地区饲养的家蚕,适应性也有差异,比如不同的昼夜节律,而热带地区的家蚕结的蚕茧往往更大,繁殖周期也更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