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中新社——昆明上演“西毒大咖秀” 民众共享科普大餐
2018-08-03 来源:中新社 作者:胡远航

  

  图为活动现场。任东 摄

  眼镜蛇、五步蛇、蜈蚣、蝎子……18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在昆明动物博物馆启幕。科学家们通过科普讲座、现场展示等方式,向公众展现有毒动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当日,作为本届“公众科学日”活动的首场活动,“‘西毒’们的大咖秀”大型科普活动亮相昆明动物博物馆。置身其中,仿佛闯进毒物世界——海葵、蜘蛛、蝎子、蜈蚣和各种蛇类,一应俱全。其中,光毒蛇就展示近10种。 

  

  图为活动现场。任东 摄

  “中国有毒蛇50多种,分布广泛,危害极大。咬伤发生率前10位的分别是竹叶青、眼镜蛇、蝰蛇、五步蛇、蝮蛇、银环蛇、眼镜王蛇、金环蛇、烙铁头、海蛇。虽然它们看似‘十恶不赦’,实际上却很少主动攻击人类,也有‘温暖’的一面。”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生王剀讲解称,像常见的蟒蛇,会在产卵之后寸步不离地守护蛇卵,甚至不吃不喝好几个月时间。 

  看到眼睛王蛇标本,昆明市西山区阳光小学2年级学生张宸睿忍不住摸了摸蛇头。他告诉记者,平时在城市见到活蛇的机会不多,此次近距离走近它们,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就没那么害怕了。 

  为让民众近距离了解有毒动物,科学家们还现场进行蜈蚣、蝎子取毒。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吕秋敏告诉记者,一条5厘米长的蜈蚣,一次仅能取到2微升的毒素,但毒性却很强。 

  “有毒动物虽然有毒,但却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体内的毒素,也可以用于人类心血管疾病、镇痛等方面治疗。”吕秋敏称,近年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利用动物毒素作为研究工具解析人类生理过程,发表了230多篇科研论文,并开发治疗疼痛、血栓等方面药物,获得35项专利授权。 

  昆明动物博物馆副馆长李维薇表示,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气候和植被高度多样化的国度,被天然毒物伤害的发生率非常高。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有着“动物王国”的美誉,也汇集众多的毒物大咖。希望民众能通过此次活动,了解更多有关有毒动物的知识。 

  记者了解到,本次“公众科学日”还将持续至5月22日。期间将举办科普影片展演、科普海报评选、蜻蜓标本展、野外昆虫考察、明星物种影展等活动,旨在展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创新成果,让市民走近科学、爱上科学。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