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负责人马占山研究员介绍说,人体菌群主要分布在肠道、口腔、皮肤、呼吸道和生殖道五大部位,但远不止如此,在泪液、精液及乳汁等体液乃至血液和组织内也发现了菌群的存在。菌群与宿主间通过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与免疫、代谢、神经中枢等相互作用,因而菌群对宿主健康和疾病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过去10余年间,现代医学已揭示了肥胖、II型糖尿病、痛风、乳腺炎、结肠直肠癌等一大批“菌群相关疾病”,但这些疾病与菌群之间可能仅仅是相关关系,并不见得存在病因学上“因果关系”,或者目前尚无法确定其因果关系。
课题组通过分析发现,只有大约1/3的疾病与多样性关系才经得住严格的统计检验, 2/3情形所观察到的相关性可能是疾病之外的随机因素导致,为此提出了菌群相关疾病“1/3效应”猜想,并指出现有的研究基础尚不足以建立菌群多样性与疾病关系的一般理论。而建立这样的理论,需要进一步扩展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并进行生态机制的研究。此外,即使菌群多样性与疾病发生显著相关,但仍与病因之间存在不确定关系。
马占山研究员认为,菌群多样性与疾病关系的1/3猜想很可能也适用于其他生态指标或模型,菌群生态系统可能具备相当程度的稳定性。因此,1/3猜想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进行 “多样性疾病关系—生态机制—疾病病因”三步曲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研究团队已初步完成了对1/3关系背后生态机制的研究,但病因的研究则更加复杂,必然要依赖于免疫学、动物模型实验、临床医学研究等学科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