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杨宇明认为,COP15在云南昆明举办,与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以及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密不可分。
他介绍,近年来,云南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一大批珍稀濒危、极小种群物种得到保护和恢复,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特别在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恢复方面,云南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杨宇明说,云南2005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倡议,林草、科技、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云南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通过就地、迁地和回归等抢救性保护措施得到了有效保护,脱离灭绝威胁,达到了拯救目标。
杨晓君作为一名鸟类学家介绍了在鸟类保护方面探索的新经验。如他们开展的“花(海菜花)—鱼(大理裂腹鱼)—鸟(黑颈鹤和雁鸭类)”三类旗舰物种共生互养生态廊道修复工程,让大理剑川剑湖鸟类多样性增加,除紫水鸡群体扩大外,还首次记录到彩鹮自然繁殖,并在越冬期拍到黑颈鹤群体的照片。
“据我们最新的整理工作显示,云南的鸟类物种数已经超过了1000种,占世界鸟类种数的9%左右,并且有6%以上的鸟类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杨晓君说。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位于盈江县的石梯村有鸟类400多种,也是我国唯一目前可以观看到4种犀鸟的县份,被誉为“中国犀鸟谷”。
杨晓君介绍,为了切实保护好现有的犀鸟种群,云南林业主管部门聘请当地村民,将他们从“打鸟人”转变为“守护者”,同时通过种植树木、建立专门用于观鸟拍鸟的观察点等方式,改善人和鸟类的栖息环境,为观鸟爱好者提供向导和吃住行服务。据统计,平均一个“观鸟点”可为村民带来2万元至4万元的收入,再加上政府通过边境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投入3000多万元,将石梯村这样一个山高路远、生活条件艰苦的偏远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山寨和观鸟天堂。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个边远山村的“转变”,折射出云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近年来,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云南的亮丽名片和宝贵财富,也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陈国兰表示,坚持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云南走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