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客座研究员、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晓鸣和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邓涛、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吉学平与科研同行合作,最新完成对采自云南昭通水塘坝晚中新世(距今约700万年-600万年)遗址始熊猫的关键化石——伪拇指(也称第六指)和臼齿化石的研究发现,始熊猫具有最早的增大的桡侧籽骨,已经形成对握的“拇指”功能。
不过,自中新世晚期以来,熊猫的“拇指”没有进一步增大,因为其在抓握竹子的同时还必须兼顾蹠行式(前后脚掌接触地面)走路的承重功能,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这一分担体重的限制可能是熊猫的伪拇指从未演化成完整手指的主要原因,但这种简陋的“拇指”表明,大熊猫专门吃竹子的习性至少在距今600万年前就已经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