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人民日报:让公众共享自然之美(把自然讲给你听·特别报道)
2022-07-0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姚雪青、王浩、常钦、吴月辉、杨文明、李红梅、王明峰
0
  科研和科普之于科学,正如鸟之两翼、人之双足,缺其一无以致远。希望有更多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宗军
  我们有责任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向大家介绍黄河水系之复杂、治理之艰难、任务之艰巨,向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黄河行动之中,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原副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留柱
  大力加强普及林业及水土保持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生态保护意识,发展林业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朱清科
  真菌与人类健康、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和合理开发使用真菌资源,既需要科技工作者的前沿探索,也需要大众的积极参与。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和利用好我国丰富的真菌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高程
  研究鸟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保护珍稀濒危鸟类并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更离不开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将鸟类的科研成果实现通俗化表达、做好科普,才能让更多一线保护工作者掌握保护技术,让公众更加关注鸟类、了解鸟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和科学地保护鸟类。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飞 
  气象科普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生态文明,保障粮食、能源安全等领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科学需要推广普及,普及也需要讲究科学方法和传播艺术。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
  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而言,科普是通过丰富多彩的保护教育项目,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科研成果介绍给公众,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美好家园。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工作人员杨苡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06日 第15版 生态)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