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转化基因组学科组举办神经科学学术交流
2021-04-22 来源:转化基因组 作者:

  2021年4月16日上午,应昆明动物研究所李明研究员的邀请,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研究员姚骏、上海科技大学胡霁研究员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袁逖飞研究员来所进行访问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姚骏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对双相情感障碍发病与药物应答机理和突触囊泡停泊起始分子机制开展的有关研究。双相障碍的主要外周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以此为切入点,姚骏研究员团队筛选出可能在双相情感障碍和代谢障碍中同时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并构建了小鼠敲除模型进行验证,发现候选基因Syt7的敲降可造成小鼠自发表现出躁狂样-抑郁样行为的昼夜循环,为解析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机制提供了独特视角。此外,姚骏研究员也率团队对突触囊泡停泊与起始的机制开展了深入解析。利用其团队开发的在体高效沉默多重基因的CRISPRi技术,结合高压冷冻与电子断层扫描技术,首次证实基因Syt1通过结合细胞膜上的PIP2介导了突触小泡的停泊的起始过程,为理解神经递质的释放和高频生理刺激时神经元快速高效响应的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胡霁研究员为大家介绍了其团队针对脑脾神经环路的有关工作。这条环路可通过响应躯体行为刺激对体液免疫应答进行调控,但有关调控核团和机制扔不清楚。胡霁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脾神经去除手术,利用狂犬病毒跨多级突触逆向追踪、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等技术,发现脾神经与室旁核、中央杏仁核有连接,而这两个区域中的CHR神经元可记录到脾神经的电信号改变,从而揭示了室旁核、中央杏仁核中CRH神经元调控脾内B细胞应答产生浆细胞的过程。此外,胡霁研究员还讲述了其团队对麻醉药—右美托咪定药理机制的解析研究。右美托咪定的镇静作用主要依赖于对蓝斑核的抑制作用,但是其易唤醒特性的机制仍不清楚。胡霁研究员团队首次发现右美托咪定独特的易唤醒特性归因于其激活了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神经元,对认识该药物的神经药理机制做出了独到贡献。 

  袁逖飞研究员的报告围绕神经调控技术的优化和创新展开。在目前的精神疾病研究中,除了临床药物治疗,多模态化物理治疗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重视。袁逖飞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利用刺激调控大脑特定脑区兴奋性的具体操作方案,同时也探讨了个体化皮层结构差异、个体基因型、激素水平等因素对皮层兴奋性、可塑性的影响,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临床实践中针对个体的治疗方案优化等。例如,在临床治疗中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利用脑电-机器学习预测经颅磁刺激不同方案疗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综上,袁逖飞研究员介绍了神经调控干预在多种脑-身疾病中的潜在应用,其工作对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有着重大意义。 

  三位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而新颖、系统又深入,罗雄剑研究员、盛能印研究员、石磊研究员、张登峰研究员等多位研究所科研人员参加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到场师生们踊跃提问,与报告人热烈探讨,现场学术交流氛围活跃。 

  姚骏研究员学术报告 

  胡霁研究员学术报告 

  袁逖飞研究员学术报告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