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院院长张翱教授应邀至昆明动物所进行学术交流。
张翱教授以“分子编辑与抗肿瘤药物发现”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传统的药物研发,从药物发现(包括药物靶点的选择与确认,苗头化合物的筛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到药物开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申请、临床研究),再到药物上市,往往需要10年以上时间,成本超过10亿美元。张翱教授从新药研发的角度出发,指出靶标和药物分子是药物研究的最核心内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基于靶标的药物发现的经验分享。基于如何做出我们自己的创新药物整个问题,提出1)从寻找全新的药物靶标(Find out a brand-new drug target);2)设计靶向靶点的类药物分子(Design a druglike molecule targeting targeted target);3)设计靶向可能成药靶点的类药物分子(Design a druglike molecule targeting targetable target)三种循序渐进的策略,并通过生动精彩的示例进行讲述。面临众多救命的创新药大多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问题,寻找可能成药的新靶点,是做出创新药、原研药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表型驱动的药物发现工作道阻且长,而靶标驱动的药物发现策略则能够更好的推动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药物。另外,张翱教授也肯定了AI辅助在药物发现中的作用,并鼓励同学们学习新技术,使得新技术更好地为新药研发服务。
张翱教授精彩的报告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报告后,同学们积极提问,从类药物分子的设计到靶点的靶点,从老药新用的策略再到近期热门的AOC药物,张翱教授一一作答,同学们受益匪浅。本次报告由昆明动物所赖仞研究员主持,上海药物研究所周虎研究员、昆明动物所石磊研究员等参加了本次报告。
张翱教授长期致力于药物化学技术创新推动的新药发现研究,尤其是通过基于靶标变构位点药物设计技术、泛素介导的靶向蛋白降解技术、蛋白翻译后修饰动态调控技术、DNA编码集中库设计技术、基因转录模拟物设计、药物分子后期修饰等药物设计新技术,结合基于药物代谢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等药物结构优化策略,在与化学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药理学等合作基础上,建立了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创新药物研究团队,聚焦新靶标新分子实体原创新药发现的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难靶蛋白的药物设计、分子靶向个性化药物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