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灵长类表型与遗传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2024-11-25 来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办公室 作者:欧潇潇、刘春誉

1123日,为了促进我国灵长类表型与遗传相关研究,加强国内外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遗传进化与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国家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承办的“灵长类表型与遗传研究国际研讨会”(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imate Phenotype and GeneticsISPPG 2024)在昆明顺利召开。来自美国、德国、西班牙、日本和中国的14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并与参会代表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设施主任姚永刚研究员向参会人员介绍了研究所的发展历程以及灵长类设施的建设和试运行情况,尤其是设施各平台的科研支撑和技术服务情况,并诚挚邀请国内外专家同行到该平台开展灵长类相关研究工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灵长类设施的目标是服务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汇聚多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孕育国际合作大计划,助推生命与健康领域前沿研究发展,充分发挥我国灵长类实验动物和生物医药资源的优势,实现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随后的专题报告分为灵长类动物基因组学、灵长类模式动物疾病模型与机理、灵长类动物干细胞及发育生物学三个主题。其中,国际灵长类动物基因组计划发起人吴东东研究员,以及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Tomàs Marquès-Bonet教授、美国贝勒医学院Jeffrey Rogers教授、德国莱布尼茨灵长类研究所Christian Roos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亚飞副教授在“灵长类动物基因组学”主题报告环节分享了灵长类动物保护、种群进化历史、特殊表型性状进化机制、自发疾病猴模型筛选等研究进展。这些工作为我们提供了灵长类动物进化和遗传的新认知,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灵长类动物遗传变异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为研究相关疾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构建了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桥梁。

灵长类模式动物疾病模型与机理”主题报告中,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路中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Joji TSUNADA教授、北京大学Yuji NAYA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张智钧教授、昆明理工大学陈永昌教授分享了包括非人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的重要进展,如语境发声障碍、记忆障碍、帕金森病、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运动功能障碍、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及2型糖尿病等非人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的构建及机制解析,为临床转化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

灵长类干细胞及发育生物学”主题报告中,由香港中文大学Stephen Dalton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陆发隆研究员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丁利军研究员分享了包括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poly(A)尾表观遗传调控及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偶联导致其减数分裂过程紊乱等相关工作,为发育生物学的基础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见解。

本次“灵长类表型与遗传研究国际研讨会”汇聚国内外灵长类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围绕灵长类动物研究前沿领域和重大科学问题,分享了相关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共同探讨了灵长类动物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会议达成了加强在灵长类动物研究领域不同方向交叉合作的共识,为推动全球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注入了新动力。

与会学者和参会代表还参观了灵长类设施和国家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对灵长类大科学设施等国家级科研支撑平台以及昆明动物所丰富的灵长类资源和学科优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次会议得到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对外民间科技人文交流项目资助。

会议合照

报告人风采

会议现场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