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江     首页 > 专栏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一代楷模 > 熊江
虫海探秘:从雨林蚂蝗到珍贵标本,科研路上的惊险与收获
2024-09-18 来源: 作者:

昆虫室自1970年成立以来,围绕省粮食作物害虫开展多项生物防治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却一直没有自己的昆虫标本室。

1974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借研究所组织高黎贡山第二次综合考察的机会随队组织“云南野生动物考察散记”大型科考纪录片拍摄。第二年(1975年)又专题组织补点考察拍摄,这一次熊江有幸被所里选为参拍人员,随队前往西双版纳参加电影的拍摄活动。从来只看过电影而没有拍过电影的他觉得分外地幸运,加之西双版纳又是向往已久的地方,使得他的期盼之情愈发浓厚。

在整理行囊之际,熊江脑海中浮现出天津自然博物馆中那些源自西双版纳、珍贵无比的昆虫标本,这促使他细心地添置了一系列专业的昆虫采集工具,以备不时之需。他说,实际参与拍摄的镜头数量有限,大部分时间相对空闲。因此,与来自上海昆虫研究所的甘运兴先生充分利用这些时光,进行昆虫采集工作。

当时采集环境的艰辛,尽管他们的采集活动主要在驻地周边的沟壑与草丛,但每次返回驻地时,他们的胶靴里总能倒出两三条吸满血液的蚂蝗。有一天晚上准备睡觉时,他突然摸到肚皮上有一个小指头指甲大小的硬包块,触感光滑却略带痛感。心生疑惑之下,打开电筒查看,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是一只表皮略显青绿的蜱虫紧紧咬附在他的肚皮上。试了几下都拿不下来,扯紧了还很疼,回忆起老同志关于西双版纳密林中马鹿蚤的警示,熊江深知这种小生物能够深深嵌入皮肤,强行拔除可能留下致命的头部与口器,导致严重的皮肤问题甚至感染。因此,他迅速冷静下来,决定采取更为稳妥的处理方式。灵机一动,便想到万金油进行尝试便迅速翻找出半瓶万金油,轻轻覆盖在蜱虫叮咬的部位。静待十五分钟后,再次揭开,奇迹般地,那只顽固的蜱虫已自行脱落。他立刻在叮咬处涂抹了些许万金油以消炎止痛,并小心翼翼地将这只蜱虫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小酒精瓶中,就这样,熊江意外地收获了他采集昆虫生涯中的第一个蜱虫标本,这段经历无疑为他的科考之旅增添了几分难忘的色彩。

历经四个多月的拍摄行程,熊江与同行的老师共同收集了近一万号昆虫标本,这些珍贵的收获最终成为了昆虫室的首批馆藏标本。

后来,熊江先后率队在云南全境开展三次昆虫标本巡察采集,共捕获各类昆虫标本约45万号(1999年),使昆虫标本室初具规模,有了自己的藏品。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