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新内网 | 所政务信息网| 留言板 | mail邮箱 | 所长信箱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机构设置 科研成果 研究队伍 院地合作 国际交流 研究生教育 学术出版物 党群园地 科学普及 信息公开
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
第一届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
第二届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
第三届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
第四届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
现在位置:首页 > 专栏 > 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 > 第一届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
会议通知
2017-04-06 | 作者: | 来源: | 【小  大】【打印】【关闭】

  第一届昆明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通知 

  (第一轮) 

  动物模型是研究新疫苗、新药、新诊断试剂等的关键步骤,也是解析人类疾病机制的必要手段。灵长类动物模型则是实现转化医学的最佳途径,其研究成果更能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应用。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灵长类实验动物(含树鼩)和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加强各研究单位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兹定于2012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第一届昆明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我们诚挚邀请您在美丽的春城—昆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领域的专家们齐聚一堂,携手共进! 

  一、会议主题 

  灵长类动物模型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 

  二、会议时间 

  2012年11月30日-12月2日,其中11月30日全天报到,12月1日—2日为会议时间,具体日程安排见第二轮通知。 

  三、会议地点 

  云南昆明云安会都 

  四、会议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协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昆明医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                        

  五、会议组织机构 

  会议名誉主席:张亚平 院士;云南省科技厅领导 

  会议主席:姚永刚 研究员 

  秘书长:梁斌 

  组织委员会:徐林、张云、郑永唐、梁斌、陈勇彬、赵旭东、陈策实、夏雪山、张荣平、代解杰、陈伟仪 

  六、会议类型 

  学术报告交流:中、英文皆可,每人20分钟(含5分钟提问);会议报告将通过特邀和从征文中遴选。 

  七、论文摘要征集 

  1. 征文范围:灵长类实验动物(含树鼩)研究、人类疾病的灵长类(含树鼩)动物模型基础及应用研究 

  2. 征文要求:详见附件1 

  3. 投稿方式:以附件形式发送邮箱:amhd@mail.kiz.ac.cn 

  4. 其他说明:部分优秀征文将邀请投递全文至2013年第1期《动物学研究》 

  “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疾病模型”专刊。 

  5. 征稿截止日期:2012 年11月10日 

  八、会议费用 

  1. 差旅费和住宿费自理(享受会务统一折扣价);用餐由会务统一安排。 

  2. 注册费:会议注册费1000元,学生减半(凭学生证)。会议报到时以现金的形式收取,含会议资料费、场地费和餐费。 

  九、会务组联系方式 

  梁 斌:15925155592 Email: liangb@mail.kiz.ac.cn 

  陈勇彬:15087089721  Email: ybchen@mail.kiz.ac.cn 

  王 霜:13708403459 Email: wangshuang@mail.kiz.ac.cn  

  常 青:15987167571 Email: changqing0102125@163.com 

  葛龙娇:15912557653 Email: longer729@sina.com                                                                        

  附件1:征文要求 

  1、摘要论点明确、叙述清楚、文字精炼,限800字以内,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通讯地址、邮编、及E-MAIL地址。中英文均可,建议用英文。使用word编辑,所有中文字体为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标题为三号字加粗,署名小四号字,单位六号字,正文小五号字单倍行距(详见下面范例)。 

  2、请尽量提交近年来尚未发表的学术论文摘要。 

  3、请提供能反映您成就的个人资料(不超过600字)及近期照片。 

  4、本次会议采用邮件投稿,请将稿件统一发送至会务组邮箱:amhd@mail.kiz.ac.cn.。为确保会议前及时出版论文集,投稿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0日。 

  野生和人工繁育树鼩部分生理指标检测与比较 

  马旭通1,3, 李福林2, 蒋宏君2, 李文辉1, 张 云1,*, 杜廷义1,2,3,* 

  (1. 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23;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2.

  摘要:比较野生和人工繁育树鼩的部分生理指标, 为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创制提供基本参数。血液采自昆明地区54只野生树鼩 (被捕获后人工饲养1—2月)和54只子一代人工繁育树鼩。该研究首次报道在两组动物中, 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总胆汁酸、果糖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在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这些指标在人工繁育树鼩中的中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 依次为:1449 (956) U/L、5.94 (7.23) μg/L、15.6 (19.7) μmol/L、393.5 (80.8) μmol/L和0.36 (0.32) mmol/L; 在野生树鼩中依次为:986 (564) U/L、4.01 (4.10) μg/L、20.0 (20.6) μmol/L、379.0 (104.0) μmol/L和0.46 (0.23) mmol/L。人工繁育树鼩生理指标表现出个体间离散程度降低趋势, 但个别反映肝脏功能及心肌情况的指标表现出平均值上升, 个体离散程度扩大的现象。这些生理指标为人类疾病的树鼩模型创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野生树鼩; 人工繁育树鼩; 血液样本; 生理指标; 比较 

  Detection and comparison of physiological indexes in

    

  the wild and laboratory tree shrew

  MA Xu-Tong1, 3, LI Fu-Lin2, JIANG Hong-Jun2, LI Wen-Hui1, ZHANG Yun1,*, DU Ting-Yi1, 2, 3,* 

  (1.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Models and Human Disease Mechanism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 Kunming Yunnan  650032, China; 3.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Yunnan Province

  Abstract: To provide fundamental basis for the tree shrew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 we examined and compared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wild and laboratory tree shrew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54 wild tree shrews that were housed in laboratory for 1 − 2 months, and from 54 first-generation of the laboratory tree shrews; each group had nearly equal male and female composition. Some of the first reporte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these indexes in laboratory tree shrews were as follows [medium (inter-quartile range) ]: CK 1449 (956) U/L, CTNI 5.94 (7.23) μg/L, TBA15.6 (19.7) μmol/L, FRUC 393.5 (80.8) μmol/L and LDL-C0.36 (0.32); and in the wild tree shrews, 986 (564) U/L, 4.01 (4.10) μg/L, 20.0 (20.6) μmol/L, 379.0 (104.0) μmol/L and 0.46 (0.23) mmol/L, respectively. In the laboratory tree shrews, the variation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smaller, but the mean values of some indicators related to liver and heart functions became higher. These data would be valu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ee shrew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 

  Key words: Tree shrew; Wild tree shrew; Laboratory tree shrew; Blood sample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s),E-mail:zhangy@mail.kiz.ac.cn 

  【作者简介】张XX,男,1961年8月出生。1979~1990年在北洋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至今分别任北洋大学XX学教研室的讲师、副教授、教授、主任和博士生导师,北洋大学副校长。现任的主要学术任职: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神经网络分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Neuroscience Bulletin》编委等。研究方向:学习记忆的中枢机制。1990年以来,在国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这些论文被引用500余次。近年来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863”等科研基金的资助。 

  附件2:第一届昆明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参会回执单 

  

  

        

  

  

职称/职务 

  

电话 

  

工作 

  

E-mail 

  

是否愿意做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题目: 

随行人员及人数: 

住宿要求:  标准:380/            需要数量(        

 单间450/            需要数量(    

抵达昆明日期: 

离开昆明日期: 

  备注:请于2012年11月10日前将以上回执单填写完全并发送至会务组邮箱:amhd@mail.kiz.ac.cn 

  , Kunming Yunnan  650223, China; 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opyright© 2007-2019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32号  邮编:650223  电子邮件:zhanggq@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