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二次进藏是在第一次进藏的四年之后。这次,我还是一个人独自前行。记得,我在上次进藏时,德钦县车队的公共汽车最远还只能开到德钦县的最北一个乡政府所在地——佛山,而这次德钦县车队的公共汽车可一直开到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最南的一个乡政府所在地——盐井。也就是说我这次可以比四年前直接乘公共汽车多向北挺进了近五十公里的路程。

嘿!你可不要小看这一小段距离。记得我在四年前,曾为从佛山到小昌都的这七十来公里的路程伤透了脑筋,为它足足等了四天的车。所以,这次我可比四年前可要顺利多了。

这天早上8点多钟,我就从德钦县城乘上了每两天一班的由德钦到盐井的公共汽车。从德钦到盐井只有110多公里,但这段路很不好走,路面很窄,并且坑坑洼洼的,汽车每小时只能跑20多公里。但我们这一路还算顺利,下午1点多就来到了这坐落在鸿拉雪山脚下的澜沧江边这座“小盐城”。

我觉得能有公共汽车直接到这里,到西藏进行滇金丝猴考察就比以前方便多了。这里是西藏境内仅有的两个滇金丝猴群分布的中点。由此到这两个猴群的栖息地都不算远,都可以直接爬山前去。此外,盐井的海拔高度只有2700多米,属于低海拔地区,人住在这里也还比较舒服,所以这里完全可以作为考察工作的休整地。

盐井自古就产盐,并由此而得名。这里又是滇藏路上的要塞,再加上这里的气候宜人,所以这里在西藏属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虽然我没有具体调查出这里的人口统计数据。但对于这点,只要站在盐井附近的任何一个高处都可以看得出来:这附近,只要有一小块略为平坦的土地,几乎都为一个村庄所占据。这也就是说,这周围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极限,几乎所有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都已被人类充分地利用起来了。但据说,这全乡的人口密度还只是每平方公里十人以下。所以这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率之间可能还是不能当成一回事儿。因为土地的类型不同,它所能养育的人口也就不同。如果是在肥沃的平原,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许能养育千人以上,但雪山冰川的一平方公里可能连三五人都养不活(这里仅以物产而论)。所以在谈计划生育问题的时候,还不能完全只是从地图上划圈,以为在人口密度低的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我以为,象在盐井和德钦的许多地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可能显得比河南和山东的大多数地方更为迫切。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地,早就达到其所能养育人口的极限了。

我沿街看了看,这条所谓的盐井街,只是一条两百来米长的土路,沿路有一些房屋而已。我在路边随便找了一家看上去还有些别致的私营小旅馆便住下了。这家旅馆其实只有一间大房,里面有十几个床,也就是可容纳十几个客人。在这偏避的小地方,一般没有人会偷东西,所以人多住在一起也没有不好的,反而可以聊天方便。大家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经历,有缘凑在一起也是件难得的。这旅馆中除了有五六个中国客人,还住着两位外国小伙子。刚巧,我也会一些简单的英语会话,于是便同他们聊了起来。他俩都是荷兰人,这年秋天刚刚高中毕业,这次是专程来西藏旅游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