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原始自然林和栖息其中的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这不是一个小事呀。人啊人啊,难道就如此残忍,如此自私,如此短视?!这片原始森林和林中的滇金丝猴已经生存千百万年了,千百万年没有破坏,为什么一定要毁坏在我们手里。我这不是责备德钦县的政府和人民,这是全人类的责任。要解决经济困窘,要脱贫致富,光靠他们自己是有困难,确实需要州、省、中央甚至国际社会的援助,以及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支援。这个援助,也不一定是给钱。只要我们态度积极,办事认真,办法和政策还是会有的。我不相信只有“木头财政”死路一条。吃完这片林子,就剩下一个保护区了,是不是又要吃这个保护区了呢?吃完这个保护区,还吃什么呢?难道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吃祖宗饭,造子孙孽”而不行吗?既不讲天理良心,也不管子孙后代,什么仁义道德、生态伦理,全不要了。我想谁也无法对这种心态承担责任,但谁也不能寻找借口逃避责任。在这严峻的现实面前,或者当机立断,或者遗憾千秋。
如何把自然保护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成功的经验还是存在的。在非洲、南美、东南亚一些贫穷国家的个别地区,有过这样的报道。在我们国内,也有过一些虽不成熟、但还可取的经验。如果我们把地方群众的、政府的、科学家的和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力量汇集起来,认真调查和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找出成功的经验是完全可能的。那么得益的不仅是德钦一个县,可能还有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许多类似的地区。这是刻不容缓、功德永世的大事。我希望中央关注这个问题。
随信附上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龙勇诚副研究员等《滇金丝猴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一份。这是他们在这里做了连续八年的科学调查后作的一份报告,提供了翔实的情况与建议。
同时附上几张滇金丝猴和它们所栖息环境的图片。看看这些可爱的动物,这是自然历史的伟大创造,是大自然的精华和骄傲,其生态意义和人类的诞生与存在是共同的。难道我们容许它们灭绝在我们的手里吗?再看看这些低纬度高海拔的原始森林,在国内是少有,在世界也是罕见的。我国每年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营造人工林,创造“造林面积世界第一”的神话,为什么又要为了一点眼前和局部的蝇头小利而去制造一些新的待造林地区呢?。更何况这里还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造林当然必要,为什么不可以在造林的同时,花费较小的气力来保护这些原始自然林?我们都知道,人工林的脆弱、物种单一化、抗灾能力差,和自然原始林的生态效益、科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无法比拟的。难道我们允许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在我们手里永劫不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