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只是作为一个咨询专家的身份出现,向一些关注滇金丝猴命运的个人或组织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供其参考。而现在我的主要任务包括:1) 听取各方意见;2) 策划出面向整个滇金丝猴分布区的有效保护行动;3) 设法筹集项目经费;4) 动员和联合各方力量参与行动。过去,我只是提出问题;而现在需要我做的则是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与措施。所以,有时我会觉得实在是有些难以胜任,但却又不得而为之。

2003年的香格里拉滇金丝猴保护研讨会以后,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奋,于2004年11月,我们的滇金丝猴综合保护项目终于如愿以偿地正式启动了。该项目将持续四年,旨在协助国家林业局制定滇金丝猴跨世纪战略规划,使整个滇金丝猴分布区的各项保护活动得以统筹有序地开展,并针对当前滇金丝猴所面临的直接威胁因子实施近期保护行动。我们的这一项目得到了CI和关键地区合作基金会(CEPF)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给了我们五十余万美元的项目经费支持,还在项目管理与实施等方面的理念和技术上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与支持。

项目启动以后,大家争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滇金丝猴的科学研究。许多人对此不理解,觉得现在根本就不需要进行任何研究,只需制定和组织实施具体的保护活动计划就行了。但我以为:所有的保护行动必须要有科学依据,否则我们所实施保护行动就会迷失方向,成为盲动,难以收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我们要实施滇金丝猴保护行动,就必须保证我们的行动是有利于滇金丝猴的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可是,迄今为止我们对于滇金丝猴群这方面的了解实在是十分有限,因而很难提出恰如其分的保护与管理方案,所以我们的保护行动往往会不知从何下手,结果就造成办几次培训班、开几个群众动员大会就草草了事。这决不是我们大家所愿意看到的结果。我以为:保护行动应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任何系统工程都应包括三个集成——即实现逻辑、物理空间和信息的集成。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滇金丝猴的科研投入力度,真正了解这一物种的各种基本生存需求以及它所栖息的原始森林所面临的各种威胁因子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提出针对性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案。否则我们的一切努力都会有盲动的嫌疑,造成大量本来就十分稀缺的保护资源的随意流失与浪费。当然,我们亦必须加强对滇金丝猴科研工作的引导,使其研究成果能满足保护管理实践的需求,如为制定滇金丝猴近期保护管理行动计划或某一具体地域内的管理规划乃至跨世纪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其实,我们在言及任何濒危生物物种的保护行动时都必须回答“在哪里?”、“有多少?”和“怎样才能使其得到真正保护”这三个基本问题。这也是我们滇金丝猴研究工作中的首要问题。记得我个人在最初涉足滇金丝猴研究时所关注的也是它们。如果这三个基本问题得不到回答,许多保护工作也就只能停留在喊口号,表决心的层面上。这就象一个在进行决斗的瞎眼武士,虽然卯足了劲,却不知要向何方出击。

项目实施已有两年多了,我们的工作进展还算顺利,基本上符合预定计划安排。最近我们组织各相关基层保护管理机构对滇金丝猴的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现状进行了一次彻底调查,使他们对自己所辖区域内的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及其分布区域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从此,滇金丝猴保护管理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