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已久的电话终于在12月20日听到了:“老龙,您给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们现在已回到家了。”老峰的这么一句简短话语顿时让我如释重负,全身为之一振。我们的老君山滇金丝猴研究计划的第一步已经正式迈出去了。老蜂还是那么朴实,他的这个电话主要只是向我报告这个喜迅,并不想在电话里与我多说话。没讲几句,他就把电话挂了,也许是舍不得多花电话费吧。当时,我也是因光顾得高兴,而忘记马上再打回去跟他多聊聊。过了一会,等我回过神来时,电话那头却找不到他了。我这才记起他家并没有电话,他这是专程跑到离他家很远的一个人家来打这个电话的。当然,这是要付费的。难怪他这么快就把电话挂了。
后来,任博士向我讲述了这次行动的全过程:
“您和李老师走后,我们马上着手侦察地形,寻找猴群的活动踪迹,同时,我对GPS项圈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设定和测试(如测试开关机、设定自动脱落日期时间等)。我们于12月1日发现猴群。于是,我们就远远地跟着,监视它们的动向。那天我们一直跟踪到傍晚时分,看见它们都准备休息了,这才回到营地,打算第二天一早就全体人员上山,实施抓捕行动。”
“可是,当我们第二天清晨到达那里时,却发现猴群因受到人为惊扰,已经逃离了昨天的夜宿点,不知去向。这一突发事件顿时使我们怅然若失,情绪极为沮丧。难道有人故意破坏?然而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当务之急是重新寻找猴群。因为GPS项圈已经启动,这样将会白白浪费掉宝贵的电力储蓄,时间在一天天过去,1天,2天,3天……我们大家每天清晨上山时都满怀希望,幻想今天会有机会看到猴群,但每天傍晚都是无功而返,极端失望。老蜂他们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更是连续风餐露宿,很少回过营地。当时又正值寒冷季节,夜里气温会降到-8℃,其艰苦程度难以想象。经过半个多月的地毯式搜索,2003年12月14日下午,我们终于在一个连老张从来都没去过的沟谷里找到了猴群。从它们所处的地点和以前的活动范围相比较,我们认为它们的确是受到人的连续追赶,才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山谷。”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猴群所在处树林过于茂密,不利于抓捕。大家经过商量,决定必须把猴群慢慢地围赶到一个树木稀疏,视野相对广阔的地方才可能实施抓捕。于是,我们分散行动,在猴群后面形成扇面包抄阵势,慢慢地向猴群靠拢,并故意让它们看到我们。这样,猴群就会按我们的意图移动。3天后,即12月17日,猴群被赶到了一个理想的抓捕地点。老蜂他们立即设好机关,再绕到猴群前面去把它们往回赶。当场就成功的抓到4只滇金丝猴,有3只成年公猴和一个亚成年母猴。当这几只猴子被抓住后,猴群也不再远离,而是在离抓捕地点约300m远的地方远远的看着这里的活动,不时还有个体发出其特有的警界声——“u-gar, u-gar”。很多个体还在树上走来走去,试图看个究竟,又显得忐忑不安,大概以为人类又在屠杀它们的同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