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就到了自己所选定的目标——师井村。它位于云龙县江东地区的北部,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县的兔峨乡相邻。全村辖8个自然村,450户、2300多人,为白、傈僳、彝、汉等民族所组成。其中以白族为主,大约占其总人口的80%。据传说,明末在此开盐井时曾从井中挖出一石狮子而得名,后地名逐渐演变为师井。

因为当时这里还没有旅馆,我只好到师井村公所求助。村公所的干部都是朴实的当地人。我向他们说明情况后,他们都能理解我的难处,让我就住在村公所里,并与他们一道就餐。很快,我们就处熟了。可是,当我向他们打听滇金丝猴时,他们感到茫然了,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他们告诉我,这地方只有一种猴子,身体基本是黄颜色的。这好像一瓢凉水把我从头浇到脚──简直凉透了。因为这个村是我认为在全云龙县境内最有希望找到滇金丝猴的唯一地方。因为,在云龙县的澜沧江东面,只有这一带存在着大片的原始云冷杉林。这是滇金丝猴存在的最明显的标志。

可是这眼下,连村公所的人都不知道滇金丝猴是什么东西。那我的云龙之行不就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费了吗?当然,如果要自己安慰自己的话,我在这里没找到滇金丝猴群,这本身也是一种考查结果──证明云龙县境内是没有滇金丝猴分布的。但这终究不是我在离开昆明时的预期结果。再说,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我还得继续向北去找寻分布最南的滇金丝猴群,因为云龙县以南的地区已基本没有原始云冷杉林了。

话虽如此,但我还是不死心。我决定先在师井村住下来,多找几位当地老乡打听一下再说。

说来也巧,第二天正好是师井的街子天。这天,师井街上熙熙攘攘,挤满了从周围山村下来前来赶街的山里人。我心想:这可是个打听消息的好机会,千万不能把它轻易放了过去。于是我请村公所的干部为我找几个当地喜欢钻山打猎的人来了解情况。

这次,我可真有运气。不一会儿,这几位热心的村干部就为我找来了好几位来赶集的附近山里村民。他们都是来自一个叫做老贵老母的山村。这些人对山上的情况当然比村公所周围的人要熟悉得多。当我向他们打听这里有几种猴子时?他们都说他们山上有两种猴子。一种是毛色发黄的猴子,他们爱偷吃庄稼,是外地来的捕猴队所要抓的猴子;而另一种是鼻孔朝天的猴子,这种猴子从来不偷吃庄稼,但捕猴队从来不要这种猴子。

听完他们的介绍,我不禁暗自欢喜。因为我心里很明白,他们所描述的这种有着朝天鼻孔,且从来不偷吃庄稼的猴子就是滇金丝猴。于是我决定当天下午就跟着这群来赶集的当地村民前往老贵老母去探寻个究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