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会,我只好耐着性子向我身旁的这位无知的、此刻仍在高兴地欣赏着他的猎物的中年猎人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告诉他刚才被他打下来的这只“大青猴”(当地人对滇金丝猴的称谓)就是滇金丝猴,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并说明滇金丝猴这一物种的珍贵性,以及猎取滇金丝猴是犯法的,是可以被判七年以下的徒刑的。这位猎人听后马上向我声明:过去他对此真的是一点也不知晓,因为从来没人告诉他这山上什么动物能打,什么动物不能打。这里又不是保护区,他们当地的狩猎传统也从未得到过限制。特别这种所谓的“大青猴”,从过去到现在,多少世代以来,一直就是他们的猎取对象。今天是他第一次听到有人告诉他们这种猴子是不能打的。对他的这种申明,我也找不出任何责备他的理由来。因为象今天这种猎杀滇金丝猴的现象还确实不能怪这些当地群众不守法,而在于我们这些科学工作者和肩负保护责任的有关部门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对于他们我实在是找不出更多埋怨人理由。所以我只好请他回去以后向村里的其他猎人转告他今天从我这里所听到的这一切。并希望能通过他们把这消息传遍这一带的每一个角落。
从他的讲话,我再次深刻地认识到,滇金丝猴决不是单凭布告就能保护得了的动物。虽然我们广大的中国百姓,特别是地处偏僻的山民很听话,十分胆小,对政府的告示百依百顺。可是要他们仅从告示上就分清这些保护动物未免太难为他们了吧?况且,连我们国家的一些专门负责保护野生动物的官员们都对此不一定分得清,又怎么能指望这些所受教育水平甚低的山民们去自觉遵守如此复杂的各种山林法呢?
根据我们昆明动物研究所近二十年来对滇金丝猴的笼养试验结果。发现他们在笼养条件下,并非难以繁衍。多数母猴每两年可产一仔,有个别的甚至可每年生一胎。可见,他们的生存能力是很强的。但现在为什么他们的野生种群数量还是那样少,总也发展不起来。这究竟说明什么,难道其中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深思吗?我想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这一原因:滇金丝猴种群数量的稀少完全是由于人类狩猎之故。
只要我们人类彻底停止对他们的猎杀行为,也不再破坏他们的栖息环境,滇金丝猴的种群必将会很快增长起来。
在后来的野外考察过程中,我又了解到龙马山南面的天子山也有零星的冷杉分布,那里才是冷杉在云岭山脉地区分布的最南端。此外,据一些资料记载,天池自然保护区也有滇金丝猴的分布。于是在完成这次野外考察之后,我又到天子山和天池自然保护区一带的山村进行过采访,但都没了解到滇金丝猴的线索。这证实了龙马山确实是滇金丝猴在地理分布上的最南端。
但愿龙马山一带的群众能认识到滇金丝猴这么珍贵的动物不应再成为他们的猎取对象,真正自觉自愿地停止对野生动物的猎杀行为,使得这一分布最南的滇金丝猴群能永远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