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次围猎活动,林中就留下了三十六具滇金丝猴尸体。这样下去,红唇一族还能有活路吗?可这又是谁之过?
这些女人走了以后,我才正式跟老蔡打听有关的滇金丝猴的事。跟他谈了一会,我认定他的确是见过滇金丝猴的人。因为我敢肯定,他给我描述的这种猴子就是滇金丝猴。
老蔡问我:“据我多年来的了解,在整个云龙县境内,只有我们村后的龙马山一带才有这种猴子,为什么你会如此准确地找到这里来的?”
对此,我没把实话告诉他。我故意说:“我能掐会算,算到这山上有这种猴子,于是就从昆明专程来此寻找。请你一定要陪我上龙马山去把这猴群找到。”
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我在离开昆明之前确实还是做过一些准备的。我先查看了云龙县的地形图,并从图上大致了解了该县的植被的分布状况。因为根据以前的资料和自己在野外的一些调查经验,滇金丝猴总是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而且滇金丝猴总是分布在有大片原始云冷杉林的地区。而在云龙全县范围内,只有其检槽乡师井村后的龙马山一带和澜沧江以西的地区有大片的云冷杉林分布。根据当时我所了解的线索,澜沧江以西的地区还从未发现过滇金丝猴,而那边的原始云冷杉林还远比澜沧江东带的多得多,所以我判断滇金丝猴的地理分布可能从来就不跨越到澜沧江西的地区。所以我现在只需在澜沧江以东的地区进行考查就行了。这样,可选地点就只剩龙马山这么一个目标了。
接下来,老蔡跟我谈起了两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次大规模屠杀滇金丝猴的惨案。
那是前年春季的一个黄昏,两位村民在从山里回家的路上,偶然发现离村较近的一片冷杉林中有一大群翘鼻孔的猴子。其实,他们对这种猴子并不陌生。因为傈僳族是有着传统狩猎习惯的民族,平常村里的猎人们就不时从这山上猎取几只来吃肉,所以村民早就见过他们了。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发现他们来到这离村仅两个来小时步行距离的林中,而且这片原始云冷杉林面积仅为一平方公里左右,周围都是草地或灌丛,它与大片的原始森林只是通过一小长条林带相连。所以,他们知道这里是围猎这群猴子的最佳场所。于是他俩没有惊动猴群,略为观察了会儿,看到猴群都在准备夜宿了,就悄悄地离开现场,回到村中。
当天晚上,这群猴子的消息就传遍了全村。村里所有的猎手们都为之振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把这群猴子一网打尽。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村里的猎手们就摸黑来到猴群夜宿的这片冷杉林边,他们分别守候在这片林子与周围森林的连结之处。也就是说,把这猴群的归路已彻底切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