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这家旅店旁边就有一位非常热情好客的当地村民。他姓和,我俩同岁,一见如故。很快,我就开始向他问起这山中的猴子情况。老和告诉我这山里有两种猴子,一种黄毛短尾,喜欢骚扰庄稼;还有一种大青猴,体大尾长,从不扰民。并说他有一个姓张的朋友住在距石头二十多公里的利苴村,他对这种大青猴就很熟悉。老和的这番话,令我那悬着的一颗心立刻放了下来。我明白:老和所描述的大青猴正我要找的滇金丝猴。他们是丽江最早的“居民之一”,而且他们在丽江已经居住了数百万年,但丽江的多数“现代居民”至今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从来也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存在,更不可能顾忌到他们的利益。而当地的极少数人虽然与这种美的动物朝夕相处,但也只是把他们看成肉食、毛皮和药材而已。而那些肩负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职责的各级政府官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对这些情况全然不知,甚至根本就不认识他们,滇金丝猴的保护又怎么可能得到落实呢。那天晚上,我想了许久,又再一次失眠了。
从石头与利苴相距25公里,有一条非常简陋的林区公路。那是当时的住扎在石头的冲江河林场用来采伐木材的专用通道,它一直伸向原始森林深处,在不停地吞噬着一株株高大挺拔参天大树。当时我估计这片原始森林致少也有四百多平方公里以下,林中古木林立,树龄大多为三百多年,也有少数会达四、五百年以上。
由于那时从石头到利苴没有公共交通,我们只好请老和用他自家的一台手扶拖拉机把我们送去老张家。我们一路颠簸,近中午时分才到达老张家。大家把东西卸在老张家门口,老和便回石头了。
这老张家其实不是一家人,而是一个由三户人家构成的小小山村,另外两户是他的哥哥和弟弟家。哥哥张志科是村公所的秘书,弟弟张志亭是村里的电影放映员。但此时三家均空无一人,大家都下地去了。我们在门口等了好久才见到了张氏三兄弟家中的妇女们,可她们都不敢让我们进家们。说了好一阵都不管用。那时我们又渴又饥,便只好把行李留在老张家门口,然后就走去两公里外的利苴村公所去找些食物充饥。我们寻思:在这种世外桃源般的小小山村里是不会有人来偷东西的。
村公所旁有一个代销点,我们在那找了些食物,并遇见了几个当地村民。与之一聊,他们都说这里确实存在着这种大青猴。于是我的心神更安定了,虽然刚才还在张氏小村吃了一个闭门羹,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我们在丽江的首次出击方向就瞄得如此之准,真是太幸运了。
我们兴致勃勃地聊着天,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下来。正当我们还在盘算当晚如何安歇之事时,一个人打着手电光向我们走来。来人自称他就是张志科,特地前来接我们去他家住。原来,那天张家三兄弟都上山去了,很晚才回家。而当地傈僳族妇女们在没有得到家中男人的同意之前,一般都不敢把陌生男人迎入家中。这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兄弟三人到家一听说此事便马上让他来请我们到家里去用餐和住宿。这样,我和郑学军当即马上兴奋起来了。一路上,向他说明我们的此行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