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上的滇金丝猴群真是难以找寻。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直到当我们在山上已经呆了足足30天的时候,才在离营地近四小时步行距离的一架山梁上第一次亲自看到了我们日思夜盼的猴群。之后,我们又对这个猴群连续跟踪观察了好些天。据我们的初步判断,当时的这个猴群总数约有100-150只。

 

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把那些最优秀的猎人转变成为最优秀的动物庇护神!关注野生动物就必须关注猎人工作!

那年,老张和我在这山上同吃同住,形影不离地一起生活了5个月之久,共同查清了老君山地区全部两个滇金丝猴群的活动范围和大致种群数量,也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从那以后,老张便与美丽的滇金丝猴结下了深深的情缘,成了这一带近二百只滇金丝猴和其它珍稀濒危动物的“守护神”,随时都在关心着他们的生命安全。此事传开后,当地林业部门正式任命他为滇金丝猴保护宣传员。

有了这顶“乌纱帽”,他便“名正言顺”地行使起自己的“职权”来了。由于老张人地两熟,对当地各猎手的活动都十分清楚,也了解这山里的各种“兽路”、“禽道”。这些套子是谁下的?他来自哪个村子?这个套子是下什么动物的?这些套子对滇金丝猴有什么影响?他只要一看就明白。因此,他在这一带从事反盗猎活动显得“驾轻就熟”,远比派三五个正式巡护管理人员驻扎在这有用得多。

此外,老张还常常以身作则,向当地村民示范如何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和先进生产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摒弃早已日趋举步维艰的传统狩猎习性。他常挂在嘴边的有这么一句话:“安山下扣,吃的不够;捞鱼摸虾,饿死全家。”用通俗的语言来表示就是:现在山上的野生动物和河里的鱼类已远不象从前那样多了,单靠打猎或捕鱼为生是维持不下去的。对此,老张还有自己的诠释:比如说,我们几个人上山一个星期,打回来一头猎物,村民便会聚到一起,庆贺一番。但热闹一餐之后,所剩无几,好几个人辛苦多日,消耗了大量粮食,所得到的回报却是十分有限,得不偿失,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家庭生活拮据。

光阴似箭,时间如梭,老张与我从那一别就是十几年。2003年10月,我再次来到老君山。

此次我是受命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前来帮助和支持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开展滇金丝猴长期野外研究工作的。这时的老张早已年过半百,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但他得知我的来意后,显得格外十兴奋,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邀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