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回到希艾底时,天已完全黑了下来。我们又只好借助手电去取水,准备晚饭和明天的早饭。

第二天早晨,当我们来到昨天看好的预定的观察点时,猴群已经“起床”,正在吃“早点”。我们的这个观察点相当不错。据高临下,可以俯瞰下面近一平方公里的一大片冷杉林,猴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超出我们的视野的。半天过去了,猴群还是在这片林中游荡。但猴群这样终日游荡下去,我们还是观察不出什么结果的。尽早弄清这猴群的大致数量以便确定把将来我们的滇金丝猴长期观察点的具体地点才是我此行的目的。

于是,我们三人开始商量如何才能正确估计这个猴群的大致数量。柯达次里提出,由他俩到猴群前面去把猴群赶过来,我就可能有机会对这个猴群计数。我也想不出其它主意,于是只好采取这个办法。

他们二人离开后,我一个人静静地守在这里,耐心地等待着。大约一小时过去了,突然我看见,他俩突然出现在猴群前边的大石崖上。他俩离猴群特别的近,并且没有任何伪装,肯定会吓着猴群的。果然,整个猴群被吓坏了。他们成三路平行的纵队,拼命向我这个方向奔来,纵队之间约有30米的距离。我一个人,当然没法对三路纵队同时计数。于是,我只好选定中间的一路进行计数。我先数队伍最前面的个体,当他跳过来后,我便计数1,当第二个个体再从这点跳过来,我才数2,就这样,经过了六七分钟,我一直数到了92。所以,我估计,这个猴群可能会有近300只滇金丝猴。这个猴群那么大,当然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跟踪对象。因为猴群的数量大,就比较容易跟踪他们,不会很轻易就被他们把我们这“尾巴”给甩掉。。

从后来我们对这个猴群的观察结果来看,我当时的这一估计数可能偏大。但当时我至少可以认定这个猴群的数量是比较大的。再说,通过这几天的山林穿行,我对这一带的地形地貌也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这里虽然地形很陡,坡度几乎都在30度以上,但这里没有那最令“钻山人”头痛的稠密竹林,其林下灌木也不太密,许多地方都是可以通行的。当然,这里离公路实在是太远了点,当时大约有三天的路程。当基地建起来以后,我们的“给养”运输方面可能就会遇上较大的困难。但我以为,这其它所有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而能否跟踪上猴群才是其长期研究的成败关键所在。于是我当时就基本做出决定:以后我们的滇金丝猴长期研究基地就选在这里──崩热贡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