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当时所掌握的资料,义用附近的这个猴群离公路较近,只需步行一天就可从猴群所在地到达公路。但这个猴群的数量本来就不多,而且,在1986年时,又曾因发生高山小毛虫灾害,保护区管理局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采取了喷洒农药烟雾剂的方法来控制高山小毛虫的曼延。这一事件曾导致了这一猴群的许多个体因农药中毒死亡。当时,义用的群众还曾捡到多具猴尸和一只行将死亡的老公猴。当忠泰次里赶到义用时,那只公猴已经死亡,但忠泰次里还是将其尸体取回,并做成标本,存放在白马雪山保护局的标本存列室里。吾牙普牙村那群数量比较大,但其栖息地离公路太远,当时,从猴群所在地到达最近的公路,至少也得步行三天以上。
当时,我们三人都觉得应尽可能把长期研究的大本营定在离公路较近的地方,认为这样可能对于我们以后的长期研究工作的后勤供应会带来较大的方便。尽管我对选择义用猴群作为长期研究的对象信心不足,但想到如果能把长期研究滇金丝猴的大本营建立在离公路较近的地方将会对今后的长期后勤供应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我亦同意先去试试这一猴群。
在山上奋力搜寻了近两个星期竟连猴群的影子都没看到,弄得筋疲力尽,却一无所获。这种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的现象,在滇金丝猴研究历程当中是娄见不鲜的。
与老董谈妥后,忠泰次里和我在德钦集市上购置了一些上山的生活必备物质之后,就准备向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地点——义用后山出发。老董派车把我们送到了离义用最近的117保护所。
该保护所是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辖的三个保护所之一,位于中甸至德钦的公路旁,距德钦68公里,距中甸117公里,故称为117保护所,或干脆简称为117。
这里,全所只有六、七名工作人员,既没有电,也不通电话,且不与任何村落相邻,全靠一部电台与管理局进行定时联系。职工们长期在这种单调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默默地为祖国的保护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生命,甚至子孙。他们的胸怀、他们的艰辛,实在不是多数都市里的人们所能体会得到的。多年来的野外工作,使我有幸到过许多这样偏僻的保护所。这些地方的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基本大同小异。每次与他们相处,我都会为之叹息,衷心地希望他们的工作能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