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叶日保护所休整了两天,待体力基本恢复后,我俩专程到以前忠泰次里曾见过猴群的地方去考查了一天。想看看在那里是否能找到滇金丝猴的近期活动踪迹,以证明我们在义用营地所作的判断的正确性。结果,这天我们果然在这片森林中发现了好些较为新鲜的滇金丝猴粪便。这天在回叶日保护所的途中,我的心情很好。一是经过这么久的考查,终于知道,义用这个猴群仍然存在。二是万一我们在吾牙普牙的考查也不顺利,将来还可以再来回过头来考查这个猴群。
这天晚上,我们仍旧住在保护所。虽然保护所里的生活远比在山上舒适得多,但我的心里是却是十分着急。我想,这次我此行的目的是找到猴群以确定今后的长期研究基地位置。可我此次离开昆明已经近一个月了,上山也有20余天了,连猴群一面都还没见上。现在已是11月中旬,早已进入晚秋,山上的气温越来越冷,大雪随时会封山。因此,我们不能再多耽搁了。于是,在吃晚饭,我便和忠泰次里商量去吾牙普牙后山考察事谊。忠泰次里真不错,虽然他自己的体力尚未完全恢复,但他还是同意马上向吾外普牙前进,并立即到叶日村里去找驮行李的马匹。
第二天,我们离开叶日,又走了整整一天,在天黑前来到抗沙。这天的行程虽然很长,但我们觉得并不是太累,因为我们可以把多数行李都驮在马上。
抗沙是叶日村公所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有30多户人家。这个村的海拔高度为3400米,天气寒冷,所以一年只能种一季。我们来到这里,是因为以前我就知道这个村里有个名叫科达次里的人对吾牙普牙后山的这群滇金丝猴很熟悉。我在1986年曾与他有过一面之交。所以这次我想就他上山为我们找猴群当向导。此外,从这里到我们的预定营地──希艾底和从吾牙普牙到那里的距离也基本一样,都只需步行四个多小时。
运气还真不错,我们一到科达次里家,就遇见了他。他很客气地把我们迎进家,把我俩让在上座位上。他是一位地道的当地藏族中年汉子,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据后来我对他的了解,他比我年长6岁,在文革前上过中学,后来还在叶日小学当过代课老师。此外,他还是一位很虔诚的喇嘛教徒,他一家就供养着两个喇嘛。
科达次里的家是一个典型的藏式楼房。整个建筑为冬暖夏凉的土木结构;楼房上下分三层,最下层是用来关牲口的,人住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厨房是整个楼房内最宽敞的房间,也是最重要的地方,所有的人际间的交往活动都在这里进行;火塘边是讲究最多的地方,无论是客人还是自家人,围绕火塘边的座位都是有讲究的。
记得有一次,我曾和云南社会科学院的一位年长的女研究员一道去一个藏族人家做调查工作。我想这位女研究员学术地位很高,又是长辈,当然应坐上位。可是,人们却只充许我坐上位,而让她坐在下位上,说女人是无权坐上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