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崩热贡嘎的故事
 

一个美国人在崩热贡嘎住了18个月,他是全球第一位以滇金丝猴生态行为学研究作为其博士论文的学者。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留下了许多值得永久的回忆。

 

在过去5年的滇金丝猴野外考察生涯当中,这是我第一次如此风光、奢侈,竟然会率领着一支从未有过的庞大考察队伍穿行在茫茫原始林海之中。原来,这是因为考察队伍当出现了一位“老外”。

1992年5月初,一支有着九匹骡子和九个人的大队伍,沿着蜿蜒的林中小道在白马雪山北部核心区内迤逦而行。如此豪华的野外考察阵容,在我过去几年的滇金丝猴野外考察生涯来说,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遭。以前,我在进行滇金丝猴考察时,多为单兵作战。所以基本上是一两个人背负沉重的大包,艰难而孤独地行进在渺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之上。究其原因,是因为此次在我们的队伍里出现了一位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生面孔”。

这是一位典型的欧洲血统的白人,1米85的个头,结实粗壮的身体配上他那合体的野外工作劲装,显得特别有精神。他名叫柯瑞戈(Craig Kirkpatrick),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系的一位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他早在1989年尚未开始就读研究生时就已确定滇金丝猴的生态行为学研究作为他的博士论文题目,并为此两次飞越太平洋,就滇金丝猴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滇金丝猴的野外研究的难度,我是深有体会的。因此每次他和我谈起这事,我总是告诫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一工作的难度。而他每次都表示,他已下定决心来和我一道啃这块硬骨头。于是我们在1992年一道向WWF申请到了一个小基金项目,总经费约四万瑞士法朗。虽然这经费不算多,但当于我的滇金丝猴研究项目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否则,我的项目也许早就维持不下去了。

我们的这次合作研究期限为三年,柯瑞戈准备对我们所选定的这个猴群进行为期18个月野外观察。这是我们此次合作的第一次正式野外工作,准备在山上先工作2个月试试。由于我在这段期间还需要继续完成滇金丝猴种群数量的考察任务,所以我还不能自始自终地与他一道在这一地区并肩工作。而我为他所安排的当地助手都不懂英语,更不可能用英语与他交流,所以他还必须有一定中文表达能力。为此,他还专门到台湾师范大学去学了几个月的中文。现在,他已基本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了。由此足可见其一定要来研究滇金丝猴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