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早在我们这支“搜索队”从营地出发的第一天,老柯和柯达次里就曾发生过一次误会。只不过当时我并未对此引起重视而已。但这可能就是老柯与柯达次里的矛盾的开始。
那天,由于急着赶路,我们走得很快。老柯终究是从大洋彼岸海边的加州大学来的人,在这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急行军”,很有些不适应。我们为了照顾老柯,已把他身上的绝大多数负荷都分担了。特别是柯达次里,更是主动把老柯的帐棚和睡袋都背负在自己身上。但老柯还是跟不上整个队伍的速度。这时,柯达次里想把老柯身上那个几乎完全空了的背包抢过来背。好让老柯能够走得快一点。这在一般中国人来说,都可以明显看出这完全是出自好意。但老柯却完全不能接受这种好意。当柯达次里硬要抢着为他背包时,他竟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当场就要与柯达次里打架。
当时,我和昂翁次称正在前面一个劲地走着。听到身后的叫声,才转过身来。只见老柯紧紧地抓住柯达次里的两只手,似乎要和他摔角斗地回来问他俩是怎么回事。老柯对我说道:“柯达次里如此小瞧于我,我再也受不了柯达次里这个人了。请你马上开除他。”
作为一个中国人,当我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时,肯定不会接受老柯的这种“无理”要求。于是,我只好对老柯作了一番解释,柯达次里想抢着帮助他背东西完全是一种“热心肠”行为,请他理解柯达次里的好意。
也许是我的英语能力在表达此类富有感情色彩的内容还是有些欠缺,也可能东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容易克服。我们觉得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而老柯就是难以理解。但不管怎样,经过我的解释和劝说,老柯似乎还是明白了些什么,他那激动的情绪终于控制住了。然后,我又告诉柯达次里,除非老柯明白地表示他需要何种帮助,我们才可以帮助他。否则,我们的主动帮助不但无助于我们队伍加快前进步伐,还会影响队伍的团结。
这样,我们在以后的几天的“搜索”当中,他俩也没有发生任何矛盾。所以,我也就对此淡忘了许多。因而当我们兵分两路返回营地之时,也就忽视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安排柯达次里带着老柯沿小路返回营地。
原来,他们在与我们分手后的第一个晚上就住在当地的一个牧棚里。一般来说,在山林中走了一天的路,老柯需要喝点咖啡,或烧点热水洗脚以解乏。可是他们当晚住的牧棚里并没有这种条件。那位藏族老牧人总共只有两口锅,一口用来煮饭,另一口用来炒菜,因而也就没有烧水的容器了。再说,藏民主要是以喝酥油茶为主,对于他们来说,喝水显得并不重要。可能因此也就忽视了老柯的这种基本生活需求,这可能就引起了他的心理上的一种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