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雄多雌群体这种社会结构则以猕猴为代表,每个猴群由多个成年雄性个体和多个成年雌性个体及其子女们所构成。他们并不形成严格的“家庭”,就象我们人类早期的“母系社会”那样。所以,对于每个子女来说,只有“母亲”的概念是清楚的,而“父亲”这个概念这模糊的或是根本就没有的。这样的社会结构,在雄性个体之间造成了强烈的生殖竞争,因而出现明显的“性二型”,即雄性和雌性个体在体型大小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有时雄性个体会比雌性个体大出一两倍。这一现象在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我国的三种金丝猴都表现得比较典型。
而滇金丝猴的社会结构与灵长类的常见的这两类社会结构都不相同。他们的社会基本单元是核心家庭。每个核心家庭由一只公猴和两至三只母猴及其三岁以下的子女构成。一个猴群就由若干个这样的家庭和一些尚未成家的亚成年或成年猴组成。他们中的每个家庭都是十分稳定的,全家总是在一起生活,一起活动,但整个猴群的各个家庭的总体行动却总是有条不紊,步调一致的。这种社会结构与吉普赛人的“大篷车队”确实有些类似之处。
迄今为止,我们也不能说出他们的家庭究竟是如何组成的。但我想滇金丝猴的家庭并非随意就可组成的。也许他们也和我们人类一样,在成家之前是需要经过“恋爱”阶段的。所以这种社会结构是很脆弱的,因为一旦一个家庭受到破坏,便很难重新组成。因而偷猎,特别是围猎,对于滇金丝猴群的打击是极为严厉的。往往一次就可令猴群元气大伤,两三次就可能导致整个猴群灭绝。目前,随着森林的“破碎化”加剧,偷猎和围猎机会还将与日俱增。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滇金丝猴的偷猎和围猎加以特别关注并实施有效控制。
由于中美文化差异,老柯和当地人之间不时会造成一些误会,产生各种冲突,但这也为我们艰难的野外生活增添了一些花絮。
雪山,并非总是像许多城里人所想象的那样美好,那样富有诗情画意。有时,它不但一点也不可爱,甚至是十分令人讨厌的。当我们在雪山上进行野外考察工作的时候,挫折和顺利常常是难以预料的,因为太多的因素是我们自己难以把握的。
比如说,我们在山上,总是希望能有好的天气,我们好方便地出去跟踪观察猴群。可是雪山的天气却如同娃娃脸一般,说变就变。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雹、一会儿下雪。有时天气的季节变化还会发生极大的波动。在我的记忆当中,似乎一年十二个月当中的任何一个月都有过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哪怕是晴空万里,只要我们所在的这座山头上有那么几小片云,它们也会突然化着倾盆大雨,迎头浇下。